內地熱議地攤經濟 學者倡參考新加坡的鄰里中心發展

撰文:朱冠美
出版:更新: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早前在山東煙台考察時表示,地攤經濟、小店經濟是就業崗位的重要來源,是人間的煙火,和「高大上」一樣,是中國的生機。地攤經濟引來市場熱議,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首席經濟學家李鐵指,把地攤作為支持中低收入居民就業的舉措後,還可以塑造具有特色的城市景觀,不過這些都需要進一步實踐和探索。

地攤經濟受關注,有意見認為新加坡圍繞「鄰里中心」(Neighborhood Center),在培育社區商業、提升治理水平等方面的經驗,也許能給中國一些啟示。

鄰里中心源自新加坡政府1965開始推行並長期實施的組屋計劃,主要分布於政府組屋區域內,為當地居民提供完善的生活、社區和商業服務,最終發展成成熟的社區商業中心。在新加坡社區建設歷程中,政府從一開始就扮演著主導角色,大力推動組屋計劃,鄰里中心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迄今,新加坡已建造近百萬套公共住房,超過80%的新加坡人生活其中,人居環境得到顯著改善。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講話後,內地熱議地攤經濟。(視覺中國)

中國浙江財經大學社會工作系主任陳建勝指出,新加坡鄰里中心的商業模式擯棄了沿街為市的粗放型商業形態,也不同於傳統意義上小區內的零散商鋪,而是立足於「大社區」理念科學設計各類社區服務,滿足居民健康、教育、出行、文化、鄰裡關係等多樣化需求。

鄰里中心佈局了多種業態,包括菜場、銀行、郵政、衛生所、洗衣房、理髮店、快餐店、超市、書店、修理鋪、公共廁所和社區活動中心。完善的商業配套極大地增強了社區居民粘性。在發展社區商業過程中,新加坡始終根據居民消費需求變化,以及社區網點數量作出總體規劃,並從更宏觀視角將鄰里中心的社區商業納入到城市總體建設規劃中。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