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指7成港人父母財政有壓力 扣除家用及子女開支收入僅剩8成

撰文:文顥宗
出版:更新:

香港生活成本高居不下,衣食住行樣樣都貴,但最為慘情的,或許是一眾上有「四大長老」要供養,下有子女要撫育的「夾心一族」。

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於5月訪問400名育有就讀小學子女、家庭月入約5.35萬元的港人,發現有71%受訪者感受到財政壓力,而80後年輕父母的比率更高達75%。

受訪者每月平均家用約5600元

作為都市人,「你有壓力,我有壓力」是常態,但壓力到底從何而來?調查發現,子女在教育開支以外的開支,包括課外活動及娛樂等,佔去家庭月入的9%。另一方面,受訪者亦要付出10%月入,以供養退休父母,「家用」平均每月達到5,590元。

在香港生兒育女也是一場「燒錢遊戲」,不少父母都期望在子女長大後,能夠鬆一口氣。近79%受訪者指子女完成學業後,將不再提供財政支援,另有87%期望子女成年後支付家用。

不過為人父母終究口硬心軟,有74%的家長指會幫助子女置業,57%願意分擔子女的婚禮開支,更有45%願意子女「找卡數」。

籲三代人溝通了解財政需要

投委會總經理李博衛(David Kneebone)表示,港人有「畀家用」供養退休父母的優良傳統,建議不同世代多加溝通,了解彼此的財政需要,以便作出相應理財規劃。

投委會主席黃嘉純則指,長遠希望理財知識可列入學校常規課程,例如成為小學常識科的一部分。李博衛補充,現時大部分小學均有教授一定程度的理財知識,但非獨立成科,未來會繼續與教育局磋商,研究提升課程比重。

對於政府於4月針對強積金及延期年金推出扣稅措施,林博衛形容措施令人鼓舞,但建議市民不應過份看重退稅誘因,而應着眼自己的退休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