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隊排球少年任體育科科主任香港浸信會聯會小學體育訓練學生專注

撰文:王嵐
出版:更新:

香港浸信會聯會小學為荃灣區內極受家長追捧的熱門小學,全因學生學術成績優異、體藝才華出色,升中表現突出,更是一所推祟愉快學習的關愛校園。01親子記者專訪體育科科主任兼港隊成員袁思偉老師,了解學校體育運動方面的發展優勢及特色。

體育科科主任兼港隊成員袁思偉老師(歐嘉樂攝)

發揮港隊優勢 鼓勵學生參賽累積經驗

重視多元活動的學校,自然也看重體藝教育,學校的體育科科主任袁思偉老師,更是男子排球香港代表隊成員,兼具體育知識及參賽經驗。作為學校體育科科長,袁老師指學校的運動教育相當豐富充足,能滿足學生不同興趣、才能發展。同時在一般球類以外包含田徑、游泳等項目,校方都積極安排學生參與賽事,累積實戰經驗。

袁老師將自身專長及經驗投放至學校的體育發展,發展學校的體適能訓練。例如將原來石屎地的雨天操場改建為聯小體育館,鋪設了健身室常用軟墊地,增添多項攀爬及趣味設施包括繩網、繩梯、鞦韆及「泰山飛索」等。袁老師指過去每年畢業生皆可參加攀爬或游繩等歷奇活動,後來學校將每年一度的活動化為恆常設施,開設「同樂園」,在室內配備各種攀爬設備以及其他訓練設施如繩網、繩梯、串珠等。

設多元攀爬遊戲室 鍛鍊上肢肌肉及專注力

袁老師表示,有研究指本港學童上肢力量普通較弱,影響運動表現的同時,對學習一樣有阻礙,如影響寫字的小手肌力量等。他指攀爬活動對小朋友發育及成長影響深遠:「攀爬有助訓練小朋友平衡力、專注力、小手肌,進而改善學習效能,例如執筆寫字的能力,亦有助改善SEN學生情緒及專注力,好處多多。」其中一面可變動組合的攀爬牆,更可訓練腦部思考、應變能力及手腳協調,老師解釋指因路線不同,學生需要思考下一步該移動往哪一格,更需要高度專注,對於小朋友的發育非常有助益。

學校將原有健身室改為如今的「同樂園」,成為大受學生歡迎的小息、午休熱點,且定期更換設施,以增加新鮮感。袁老師笑言:「每日都大排長龍!好搶手!」在注重訓練學生多項發展以外,同樣不忘提升校園幸福感,可見愉快學習體現在香港浸信會聯會小學的每個細節之中。

+2

雙職運動員之路不易行 感激學校大力支持代表香港出賽

袁老師直言當年見工時已向學校表明自己是排球青年代表隊成員,即有機會不時代表香港出賽海外,需要請假安排代課老師等。「很感謝張校長沒有因此而覺得麻煩,甚至願意配合並支持我。」

擁有雙重身份的袁老師坦言,最大挑戰並非參賽,而是體力及休息時間不足。「高峰期一星期有六天早上七點回校,放學下班後再訓練至晚上十一點!」本港運動員所獲資助不多,即使擁有出戰亞運會的資格亦然,袁老師的隊友們均有正職,藉以支持自己的運動員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