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師學會60周年出新書 向資深建築師致敬

撰文:譚貴鴻
出版:更新:

香港建築師學會成立60周年,推出新書《筆生建築》,由10多名學會會員訪問29位本港享負盛名的建築師並撰寫,受訪者包括「公屋之父」廖本懷及國際建築大師何弢等。新書除了向一眾大師致敬,介紹他們的故事外,亦記載了不同年代的本港建築物。

香港建築師學會成立60周年,推出新書《筆生建築》。(譚貴鴻攝)

負責編輯此書的建築師姚展鵬形容,製作此書前後只有9個月時間,過程艱巨,既要向負責採訪的學會會員「追稿」,考究過往資料亦有一定難度。但他表示,書本將香港建築遺產,以文字及影像保存,又指書中記述的建築物,橫跨60年代至今,讓讀者閱讀香港數十年來歷史。

姚展鵬特別提到,書本涵蓋了香港的公共建築,如消防局及分區警署等。他認為,此類建築過去被人忽略,但其實涵蓋了救死扶傷、娛樂等社會實際需要,在市民普遍只認識住宅及標誌式建築的情況下,公共建築反而顯得較低調。

姚展鵬(右)認為,本港雖然出現不少蚊型單位,但只能讓人上車,不能提供好的住屋質素。(譚貴鴻攝)

姚:細過150呎真係住唔到

另外,姚展鵬亦提到本港出現愈來愈多蚊型單位的問題。他指出,在樓價貴、需求大、土地少、發展商貪心的環境中,自然會衍生此類單位。但他認為,蚊型單位只能解決市民上車的問題,卻不能提供好的居住質素。

雖然姚展鵬亦指出,單位大小不一定反映居住質素,但也指:「唔好細過150呎啦,細過150呎真係住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