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央行吸乾本國國債  經濟無起色更恐無債可買?

撰文:黃捷 何敬熹
出版:更新:

通縮陰霾揮之不去的日本,為達成2%通脹率的目標,於2013年正式進入量化寬鬆年代,開啟了全球規模最大的資產購買計劃,每年買入80萬億日圓(約7,700億美元)債券。3年多過去,該行幾乎把債市吸乾,卻未能刺激經濟,更隨時無債可買!

日本央行的購債計劃,幾乎將日本政府發行的國債包括在內,購買量已經超過淨發行量。(路透社)

信心問題成關鍵

根據《彭博》數據,日本央行果真買債成癮。2013年首季,日本央行持有的國債規模只佔GDP 的34.5%,到了今年首季,有關比重已飆升至80.6%,遠高於美國的24.6%及歐洲區的27.3%。基礎貨幣投放量亦由2012年的132萬億日圓,大增到2015年底的344萬億日圓。

日本央行的「如意算盤」很簡單,透過公開宣傳通脹目標和印錢,以改變消費者對通脹的預期。當他們相信未來的通脹會上升,便會提前消費。同時,量化寬鬆把利息成本壓低,企業有平錢可借,樂於進行投資,帶動經濟增長。

不過,放水力度強於歐美的日本,經濟表現卻無起色,除2014年外,核心通脹近幾年從未超過1%,惟美國經濟已見復蘇,一個很重要的分別是信心問題。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經濟系教授、前美國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高級經濟學家及顧問黎麟祥教授表示:「美國體制靈活、鼓勵創新,高科技業發展很蓬勃,有許多不同的Innovation(科技革新﹚。而且,美國企業對前景樂觀,願意投資,最特別是在發達國家中,美國是少數勞動力還有增長的經濟體。所以美國放水救經濟情況比日本成功。」
 

購買量遠超發行量

更甚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第一副總裁利普頓(David Lipton)指出,即使日本全部政策得以施行,也難以實現2017年通脹率達到2%的目標。IMF剛結束的年度經濟評估報告,亦預期日圓升值和需求疲軟將令日本核心通脹率在短期內下降,估計日本整體通脹率到2016年將維持在0.2%,2017年將達0.6%。

目前,日本政府除了透過日本央行不斷買入資產之外,還是沒有太多板斧推高通脹。但通脹未見起色,國債卻隨時被日本央行買光。日本央行的購債計劃,幾乎將日本政府發行的國債包括在內,截至今年6月底,其持有的日本國債佔政府債券總量高達33.2%。IMF報告指,日本央行的購買量已經超過日本國債的淨發行量,按此速度發展下去,預計到了2017年或2018年,日本央行可能就要逐步結束購買國債行動。
 

(資料圖片)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