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孟晚舟被捕】以狼性文化自居 華為牽全球5G佈局博弈

撰文:文顥宗
出版:更新:

中國最強通訊企業華為向全球佈局,拿下全球近半第五代移動通訊系統(5G)電訊設備訂單,今年收入勢破1,000億美元(約7,831億港元),由在非洲擴張到涉嫌抄襲,再到與敏感國家伊朗的業務交往,攻擊無日無之,且愈演愈烈。除了華為「太子女」兼首席財務總監孟晚舟近日於加拿大被捕,美國、日本、英國等國家亦加緊「出招」阻撓華為參與國內5G項目建設。長期低調的華為,帶有神秘色彩的崛起,近年恍如「巨人」般轟立在電訊業,終惹來外國的注視、猜忌以至「圍剿」。究其原因,除了「狼般」的擴張步伐,還涉及5G佈局的博弈。

今年下半年起,中美貿易戰的戰線不斷擴大,繼關稅戰、匯率戰之後,中國科技巨頭華為也被捲入風眼,成為美國及其盟友的眾矢之的。外國媒體報道,由加拿大、美國、英國、澳洲及新西蘭組成的「五眼情報聯盟」於7月一致同意要阻止華為進入5G市場。其後澳洲及新西蘭相繼宣布,禁止於該國5G網絡建設中使用華為設備,英國電訊(BT)亦於12月表示將於兩年內移除4G網絡內的華為設備。及至12月初,華為創辦人任正非之女、華為首席財務總監孟晚舟於加拿大被捕,更令這間中國電訊業巨人備受全球矚目。

雖然身為全球電訊界的「一哥」,但華為的企業作風相對低調,而且公司自1987年成立以來,一直未有追隨中興通訊等內地同業,步上上市集資之路,以致多年以來,外界僅能從公司自願公布的業績中,稍稍窺視其業務狀況。創辦人任正非的解放軍背景,更令華為蒙上一層神秘面紗。

三大業務 撑起電訊帝國

華為由三十年前一間寂寂無聞的深圳小民企,搖身變成白宮口中足以「影響國家安全」的神秘巨企,箇中原因絕非任正非的軍方背景可解釋,更值得討論的是這家企業獨樹一幟的產業佈局,以及其於電訊設備領域的技術優勢。

華為橫亙全球的電訊業帝國,主要由三大業務版圖組成,包括運營商業務、企業業務及消費者業務。簡單而言,運營商業務是向電訊商提供基站服務及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解決方案,企業業務是向其他商業機構提供雲端服務、大數據、數據中心等產品服務,消費者業務則包含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零售商品。換言之,從電訊基站處理訊號的一刻,到普羅大眾如影隨形的智能手機,幾乎都離不開華為。

30年前華為只是一間寂寂無聞的深圳小民企。(資料圖片/視覺中國)

根據華為數據,其去年全年銷售收入高達6,036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加15.7%;淨利潤達到475億元,按年升28.1%。以華為三大業務劃分(下圖),運營商業務「撑起半邊天」,錄得2,978億元銷售收入,按年增2.5%,佔整體收入約49%;包含手機、智能設備在內的消費者業務為增長引擎,錄得2,372億元銷售收入,增長31.9%,佔整體收入39%;企業業務則仍處於起步階段,錄得549億元銷售收入,上升35.1%,佔9%。

搶攻5G 擁三成專利權

如果華為的業務僅限於中國,縱然其生意規模如何龐大,亦不會觸及美國政府的神經。事實上,以「狼性文化」自居的華為,其商業網絡早已遍及全球,更在電訊設備、智能手機等領域名列前茅,因而被視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樣板,亦令歐美各國對其大為猜忌。

華為主要由三大業務版圖組成,業務遍及全球超並覆蓋世界三分之一人口。(資料圖片/路透社)

根據公司年報,華為業務遍及全球超過170國家和地區,覆蓋世界三分之一人口。以銷售收入計,華為去年僅得一半收入來自中國市場,歐洲、中東及非洲合共佔27%, 亞太區佔12%,美洲則佔約11%,反映集團有能力於國際市場與蘋果、三星等手機巨頭,又或愛立信 (Ericsson)、思科等通訊設備龍頭一決雌雄。以電訊設備業務為例,研究機構HIS Markit數據顯示,去年華為取得28%市場份額,超越愛立信的27%、諾基亞(23%)及中興通訊(13%),一躍成為全球最大電訊設備生產商,而華為於智能手機領域的勁敵三星,則僅得約3%市佔率。

另一邊廂,在有力帶來第四次工業革命的5G技術上,華為同樣搶盡先機。集團早於2009年開始研究5G技術,並於2013年表示將於五年內豪擲6億美元(約47億港元),用於5G技術的研究及創新,更首次預告有望於2020年推出商用5G網絡。經過多年深耕細作,華為於5G範疇累積大量技術專利,根據歐洲電信標準化協會(ETSI)數據,華為於5G新空口(NR,空中通信接口)技術的登記專利高達1,481組,佔全球總數28.9%,位列第一, 較第二位愛立信的1,134組多出超過三成。

華為於2009年開始研究5G技術。(資料圖片/視覺中國)

技術佔優 極化碼成標準

華為得以於5G領域佔據優勢,並非僅僅來自其專利數目。國際電訊業標準制訂組織3GPP(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於2016年舉行的會議上,通過將華為主導的極化碼(Polar Code),以及高通(Qualcomm)力推的LDPC 碼,雙雙採納為5G eMBB(增強移動寬頻)的編碼方案,意味首次有中國企業主張的方案成為國際電訊制式,亦反映華為於電訊業界的話語權足以與高通平分秋色。 研究機構Research And Markets估計,5G技術將於2020年起普及,至2025年全球5G市場規模將達 2,510億美元(約1.96萬億港元)。 而隨着極化碼成為5G的標準制式,掌握大量相關專利技術的華為無疑佔盡先機,更可望立於不敗之地,日後不論5G行業由什麼企業主導,均難免要向華為支付技術專利費用。英國諮詢公司GlobalData早前發表5G行業報告,預期華為、中興、愛立信及諾基亞將成為未來的主流供應商。

事實上,華為早已嘗到5G的紅利,不但與內地三大電訊營運商攜手合作,還先後與俄羅斯、 日本、德國、英國等地的電訊營運商達成結盟推動5G發展。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日前指,華為目前已於全球66個國家與154家電訊商合作測試5G。他更透露,儘管多個國家對華為參與5G項目的審查愈趨嚴格,惟集團至今已獲得超過25份5G商業合同,規模為全球首位,並已出貨超過1萬個5G基站設備, 預料今年公司總營收將超過1,000億美元(約 7,831億港元),按年續升接近一成。

華為去年智能手機出貨量超過1.5億部。(資料圖片/GettyImages)

反超蘋果 成手機界二哥

除了華為本身於電訊設備領域的優勢,其於智能手機市場的龍頭地位,亦無形中為集團競逐5G霸主之位,增添了幾分本錢。對比起同業愛立信、諾基亞先後於手機市場鎩羽而歸,華為去年智能手機出貨量達到1.53億部,較早前更預期今年有望突破2億部,即按年大升約25%,在日趨飽和的智能手機市場中逆流而上。根據調查機構IDC報告,華為於今年第二季起已超越蘋果,成為僅次三星的全球第二大手機廠商。及至第三季,華為繼續守穩智能手機「二哥」位置,市佔率達到14.6%,按年逆市擴張超過4個百分點。

華為早前透露,預期將於明年正式推出支援5G的晶片,並於明年第三季推出旗下首部5G手機。公司消費者業務總裁余承東表示,正在研發面向大眾消費者的5G手機,較蘋果設下的2020年目標更早。華為於智能手機行業的領導地位,意味公司將於5G標準制訂的過程中享有更大話語權,而相比起其他「各自為政」的廠商,華為一手包攬5G設備、晶片及手機等各個環節,兼容性問題更易解決,亦有望為華為搶閘進攻5G市場提供優勢。然而,華為獨力包攬電訊設備至智能手機兩大業務,意味公司幾乎能夠一手掌握5G時代帶來的訊息流量,因而觸發美國等國家對華為的忌憚。但觀乎華為現時在業內難以匹敵的規模,以及貫穿上下游的產業佈局,要遏制其於5G行業的崛起已幾乎不可能,若然強行排除華為參與,恐怕將不利5G時代的來臨。

上文刊載於第143期《香港01》周報(2018年12月24日)《5G之戰瞄準華為 美國在懼怕什麼?》。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