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波娃︰女人男人本質有什麼不同?男女不平等的基礎是什麼?

撰文:01哲學團隊
出版:更新:

不知你有否發覺,隨住年紀愈長,身邊的女性朋友好像「倒模」似的,都不自覺遵從同一套模式展開自己的人生︰小時候努力讀書,中學和大學時拍拖談戀愛,踏入社會工作幾年後,便和伴侶拉埋天窗(結婚),下定決心做一個別人眼中的賢妻良母。有時,不按照這個模式生活的女人,在別人眼中總覺得怪怪的,特別在傳統的中國社會,別人的流言蜚語和目光尖銳得能夠殺人,這使得不少女性朋友經常感到心慌,甚至有時候,即使別人不在場,自己亦會不自覺以這套標準自我審查一番。

亞里士多德曾言,哲學起源於驚訝。哲學有時候不需要給出絕對準確的答案,但能夠在日常生活中,靠敏銳的直覺,察覺人們日常認為理所當然的地方,根本不是理所當然,已經了不起。在上世紀,著名的存在主義女性主義思想家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打破框架,指出為何女人要這樣生活?為何女人鐵定要按照戀愛、結婚和賢妻良母的三步曲來安排人生?女人和男人本質上有甚麼不同?男女之間不平等的基礎是甚麼?一連串連珠炮發的問題,令一眾認為男性至上的人暈頭轉向,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

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

波娃的名字在當今,應該響貫各地學界,幾乎無人不知。在年輕時波娃的父母親關係並不融洽,父親一直想靠妻子的豐富家產發達,可惜世事往往沒有這樣簡單,結果她父親的「鴻圖大計」並沒有實現,一家人最後只能住進尚算過得去的房子。她的父親其實想要一個兒子而不是女兒,但上天既然送他一個女兒,他便只好把死馬當活馬醫,把女兒當作男孩子來培養。據說他的父親經常對她說「你有一個男人的頭腦」,事實上,思考方式這東西,其實無分甚麼男女,但在波娃看來,父親這個舉動應該是最頑固的性別定型。後來波娃在上大學時,遇上了她的終生伴侶尚—保羅・沙特(Jean-Paul Sartre),而波娃和沙特各自風流,但又能終生保持伴侶關係,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的一大話題。

尚-保羅・沙特:人終究是一種無用的激情

女人與第二性

要數波娃的重要洞見,肯定就在她的大作《第二性》(The Second Sex)之中了。在書中她直截了當地指出,女人和男人肯定是天性的差別,但女性和男性則是社會文化建構出來的產物。到底是誰有權力一直操縱住歷史的進程和社會文化的建構﹖無疑是男性。在波娃看來,在以往數千年的歷史中,女人一直未能做回真正的自己,毋寧說,歷史上的女人其實是男人眼中的女人,亦即女人一直有意無意、半迫半自願地扮演男人心目中理想女人的形象。所以著作的名字《第二性》中的「第二」,實指從屬於「第一」的意思,意指女人一直以來都是作為男人的附屬而存在,而有第二性就有第一性,誰是第一性﹖就是自認為高高在上、凌駕於女人頭上的男人。

西蒙・波娃《第二性》(The Second Sex)(Vintage)

波娃非常清醒,她固然認為女人如此卑微,主要原因固然是男人壓迫的結果,但女人本身亦要負上部分責任。她深受伴侶沙特的存在主義哲學影響,認為人鐵定是自由的。人每個有意識的行為,都是人自願作出的選擇。這樣說來,女人作為男人的附庸,自己亦要負上共謀的角色。波娃竭力指出:男女之間的地位不平等,只是社會文化建構的結果,並不是先天地就被決定的;因此,女性絕對有可能改變現況,爭取兩性平等。由此可見,波娃一直希望爭取的,並不是女人能夠排擠掉男人,成為第一性,反過來打壓男人。尼采曾經指出:當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亦凝視你;當你打倒一隻魔鬼,你如何不成為新的魔鬼呢?波娃真正希望的,是兩性都能平等共處,彼此尊重大家的自由,打破性別定型的刻板形象。

存在主義:沙特、波娃、卡繆

坦白而言,波娃的哲學思考始於反抗男性至上主義,但她最難得的是能夠保持異常的清醒,而沒有被憤怒蓋過自己的思考。她指即使有社會上有某些女人能夠凌駕於男人之上,亦不表示這就能夠改變整體社會中,女性的地位較低下的事實。哪怕有一個國家由女皇執政,這也沒有改變女人的次等地位,因為這位女皇所實踐的法律和社會,都仍然是男性意志的產物:整個社會結構模式,即為何社會是這樣子而不是那樣,都已經是由男性的產物。

西蒙・波娃未出版小說今年面世,追憶影響自己一生的密友

女性主義的大旗手

波娃一直希望以存在主義哲學鼓勵女性爭取自己的自由:女性不應該回避自己擁有自由這個事實,應該努力解放自己。如果女性還在懼怕承受自由,繼而迴避自由,甚麼欺騙自己並沒有自由,這樣女性就只會一直成為男人的附庸。波娃努力喚醒女性追求自由和自主,擺脫女人作為男人附庸的地位。因此,她被後人公認為西方女性主義的重要思想家,而《第二性》則被譽為女性主義的「聖經」。事實上在1949年這本著作剛在法國出版時,便引來多方讚譽,其中曾經跟沙特發生激烈爭論的人類學家李維史陀(Claude Levi-Strauss)便肯定了這部著作;然而這書亦引來相當多的詆毀,梵蒂岡教庭更將之列為禁書。但這正好從一個側面,肯定了《第二性》在思想史中的不可忽視的地位。

西蒙波娃《論老年》:為何它沒有如《第二性》成為「老年聖經」?

波娃的思想,啟發了後來眾多的女性主義思想家。其中赫赫有名的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就提出了「異性戀矩陣」(heterosexual matrix),指的是一個性—性別—性向(sex-gender-sexuality)三元系統,它根據我們所看到的身體特徵推論出我們該如何行動。它表明社會的性別來自於身體的性(大部份時間是指外顯性器官),而性向就來自於性別。

女性主義的無睡意哲學:

西蒙・波娃:第二性 - EP78

巴特勒:酷兒理論 - EP99

_________________

+1

下載《香港01》App ,按「+」號加入《哲學》搶先看文章: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