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與「聲音」 裝置藝術探討科技如何改變生活

撰文:何阿嵐
出版:更新:

科技主導我們的生活,也改變我們對世界認知,經常說電視和手機令人變得麻目,但兩位香港藝術家許方華和董永康就借助科技,探索科技如何影響人對事物和生活的感知。對董永康而言,其影像裝置《之間》象徵了人們已從電視走到智能手機時代,早已習慣屏幕上看世界,但屏幕局限了我們與世界之間的距離,我們以為在屏幕上能知天下事,反而是產生疏離感,甚至是怪異荒誕的感覺;而許方華的作品《Process with body, water & pendulums》,「搖晃」成為聲音創作的素材,令音樂中的科學原理以水影顯現,作品更一反傳統的單向觀賞過程,讓觀眾成為藝術品的一部分。

董永康的影像裝置作品《之間》,在「X+Y」 展覽中展出。(K11 Art Foundation)

由K11 Art Foundation舉行的「X+Y:許方華及董永康雙個展」,由獨立策展人梁展峰策劃。梁展峰在思考是次展覽時,一方面考慮到要符合展覽場地的空間感,另一方面又想到兩位同樣專注於多媒體的藝術家卻有不一樣的出身和關注議題,這令他想到染色體基因的代號「X」和「Y」同時也是數學中的「未知數」,他「希望他們充滿未知解讀的作品,能與未知的觀眾『Z』共同擦出火花。」

兩位藝術家各有一件作品展出,展覽名義上是同一空間、同一時間舉辦的「雙個展」,但放置於左右兩方的兩件作品卻又像在對話。

角度:屏幕觀看到的世界

香港人愛將「觀點與角度的問題」掛在嘴邊,去解釋與別人的不同。而董永康的參展作品《之間》,正是要探討空間與觀點的關係。十多件大小不一的小屏幕掛在不同高度的位置,小屏幕播放着由藝術家剪裁的影像,並在不斷旋轉,觀眾觀賞時需要不時蹲下或起身,還要跟隨屏幕一同轉身,才能看完整段影像。對董永康而言,這個影像裝置象徵了人們已從電視走到智能手機時代,早已習慣屏幕上看世界,但屏幕又局限了我們與世界之間的距離,我們以為在屏幕上能知天下事,反而是產生疏離感,甚至是怪異荒誕的感覺。

許方華作品《Process with body, water & pendulums》(K11 Art Foundation)

聲音:站在韆鞦上演奏

許方華一直專注於聲音裝置藝術,過去曾嘗試以鉛筆、木材加上發聲裝置,製作出一部鋼琴。今次參展的作品《Process with body, water & pendulums》,靈感源自十九世紀末非常流行的科學繪圖儀器「諧振記錄儀」(Harmonograph), 那是一種使用單擺的繪圖工具,利用擺動與旋轉運動來繪製圖形,許方華的作品嘗試透過運用電子科技,對這個已被淘汰的儀器作全新的演譯。

許方華的「諧振記錄儀」,鐘擺由兩個裝有感應器的韆鞦組成,並以水池取代紙和筆 。觀眾只要站在或坐在韆鞦上搖晃,透過韆鞦上的鋼線,令連接的水池產生波紋變化;而兩個韆鞦分別代表高、低音,觀眾要同步擺動才能譜出曲目,不單表現出音樂律動中的科學原理,更展現出觀眾搖晃時的能量和張力。搖晃的動作成為聲音創作的素材,令音樂中的科學原理以水影顯現,作品一反傳統的單向觀賞過程,讓觀眾成為藝術品的一部分。

(左起)藝術家許方華、策展人梁展峰、藝術家董永康和K11 Art Foundation 代表葛德麟。(K11 Art Foundation )

《X+Y:許方華及董永康雙個展》

日期:即日至2016年10月30日
地點:chi art space (中環皇后大道中18號新世界大廈2期8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