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擬於「青山陶窰」附近建屋 團體憂影響結構促活化發展

撰文:勞敏儀
出版:更新:

建於40年代的屯門「青山陶窰」是本港現時唯一完整「龍窰」,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惟政府有意收回龍窰附近一幅土地興建資助房屋。有關注團體擔心工程會影響鄰近的龍窰結構,希望讓龍窯與現為荒廢校舍的前培愛學校活化成為集社區功能、藝術及保育於一身的「陶瓷社區中心」。
有立法會議員擔心建屋打樁工程影響珍貴的龍窰,又為屯門區帶來新增人口壓力,籲政府做好龍窰保育工作。

「龍窯」是被遺忘的歷史建築。(香港龍窯關注組提供)

香港龍窯關注組指出,政府在30多年前曾有保育計劃,當時古蹟辦首任執行秘書白德倡議發展龍窰為「活的博物館」,但計劃進行至草圖階段無疾而終。關注組希望重新將龍窰歷史與屯門社區聯繫,不只是圍起來讓人觀賞,而是讓大眾參與示範或工作坊來體驗陶藝樂趣地方。

關注組建議建立的「陶瓷社區中心」,屬意重用位於龍窯旁邊、仍狀態良好、⽬前為政府機構或社區設施⽤用地(GIC)的前培愛學校,提供社區活動、展覽空間、青年宿舍等。關注組解釋指,多個顧問研究指出,若現址按目前規劃改建成41層高住宅大廈,會阻擋盛行風流動,影響區內空氣流通。此外,關注組表示,城規會研究文件指建築工程引起震動不會影響陶窯結構,但沒有具體數據證明;又認為培愛學校於90年代花5000萬元建成,這座不足23年建築物應盡可能翻新重用,而非花1860萬元公帑拆卸。

「龍窯」沿山坡而建,在晚間燒陶時,火光像一條沿山脊爬㫒的龍珠(香港龍窯關注組提供)

關注組副主席、‪灣仔區‬議員楊雪盈認為,龍窰歷史價值遠遠不止是三級歷史建築,希望它能被納入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把龍窰投入適切保育。

‪屯門區‬議員譚駿賢亦指出,政府有意在龍窰附近興建資助房屋,但面積只足以興建兩幢;又知悉發展局有意在這裡興建社區中心,確實用途未明,其中一個方案是拆除附近的扶康會柔莊之家,再遷入該社區中心。他認為,當局若有意興建社區中心,能否把龍窰一併考慮,建立陶藝社區中心及博物館,而柔莊之家也希望藉陶藝令院友生活更多姿多彩。

香港龍窯關注組建議保育歷史建築「龍窯」之餘,結合旁邊的園林地區及前培愛學校用地,提供社區活動、展覽空間、青年宿舍等設施。(香港龍窯關注組提供)

議員憂建屋影響龍窰及增加屯門區壓力

立法會議員鄺俊宇希望政府「刀下留窰」,又相信與珍貴龍窰活化成社區中心是「美事」,他擔心若政府一意孤行要建屋,打樁工程對龍窰的影響沒有人可百分百估算。另一立法會議員朱凱廸認為,政府在新界西已有多項大型發展計劃,預計新增人口達40萬,若政府繼續在屯門挖走綠化地帶作房屋發展,為屯門區居民帶來不合比例壓力,同時面對新界西醫院床位不足及交通問題,希望政府做好龍窰保育,而非為屯門區市民帶來新增人口壓力。

翻查資料,位於屯門青山公路顯發里的「青山陶窰」 在1940年代興建,用中國石灣傳統方法以坭磚砌成,長約20米,呈隧道狀,外型如龍,故又稱作「龍窰」,燒陶者可後從窰頂多處洞穴視察窰內狀況,又可在各洞穴放柴以控制窰內火溫。在1951年石灣製陶技師梁森接手陶窰,主要生產家用缸瓦、各款炊具、點油燈碟和中國傳統古老錢罌等在本地銷售,但後來面對亞洲其他地區的產品競爭,陶窰出產量逐漸減少 ,最終在1982年正式停產。

50年代石灣製陶技師梁森接手陶窰,主要生產家用缸瓦、各款炊具、點油燈碟和中國傳統古老錢罌等在本地銷售。(香港龍窯關注組提供)
香港龍窯關注組指出,政府在30多年前曾有保育計劃,計劃進行至草圖階段無疾而終,望重新將龍窰歷史與屯門社區聯繫。(勞敏儀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