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力場」無堅不摧 打破王衛身家直逼超人的兩個幻覺

撰文:黃捷
出版:更新:

上周五﹙2月24日﹚在深圳A股借殼上市的順豐控股﹙002352.SZ﹚,股份連續多日漲停,今日﹙1日﹚再升4.8%,收報70元﹙人民幣.下同),市值達到2,929億元﹙約3,309億港元﹚。
如果以順豐創辦人王衛持股64.6%計算,他的身家達到1,892億元,相當於2,137億港元,超越騰訊﹙0700﹚主席馬化騰,氣勢直逼本港首富李嘉誠。不過,「李氏力場」無堅不摧,同樣寫出輝煌「獅子山下」故事的王衛,要取代誠哥問鼎本港首富之位,恐怕仍有一些「障礙」。

香港首富李嘉誠旗下業務「百足咁多爪」,提供穩定現金流,論身家豈能只看「市值」。﹙黃永俊攝﹚

幻覺一、股份3年內不能轉讓

順豐股價連日大升,除了因為物流股前景夠「sexy」之外,還與公司的流通股本量極低有關。

順豐市值雖然達到2,928億元,但其實「街貨」很少。公司總股本為41.83億股,其中限售股本超過40億股,真正流通的股本只有約1.32億股。按今日收市價計,流通市值只有約92億元,僅佔全部市值的3.14%。換言之,在「貨源歸邊」底下,市場熱錢不過在追逐這「3.14%」的街貨,因而出現熱炒情況。

為何有這麼多限售股?原來,順豐借殼鼎泰新材上市時,是透過資產置換方式進行,具體方案是鼎泰新材用估值8億元的資產置換順豐估值433億元的資產,當中差額由鼎泰新材發行39.5億股新股﹙每股發行價10.76元﹚予王衛在內的順豐7名主要股東。不過,順豐股東在這次重組認購的新股,3年內都不得轉讓,也不可委託第三方管理該等股份,再加上市公司原控股股東還有7,000多萬股的限售股份,令改名後的順豐控股的限售股本超過40億股。

換句話講,王衛透過明德控股持有的64.58%順豐控股權益,短期內不可套現成現金。

「香港仔」王衛於旺角砵蘭街開設第一間速遞公司起家,轉眼間成為「千億富豪」,殊不簡單。﹙網上圖片﹚

幻覺二、市盈率奇高

根據業績快報,順豐2016年度的營業總額為574.8億元,按年增長21.5%,而歸屬於股東的淨利潤為41.8億元﹙約47.2億港元﹚,按年增長112.5%。若果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基礎利潤則為26.4億元﹙約29.8億港元﹚。至於資產淨值,順豐約有205.1億元﹙約231.7億港元﹚。

計一計數,順豐控股42億元利潤,恐怕難以支撐以其近3,000億元市值,皆因往績市盈率﹙PE﹚已高達70倍,若果扣除非經常性損益,PE更飆升至111倍。

與之比較,單單是李嘉誠旗下的「天字第一號」長和﹙0001﹚估值相對貼地,2015年度收入達到3,163.2億港元,股東應佔溢利為1,185.7億港元,是順豐的25.1倍。資產方面,長和的市帳率為0.94倍,資產淨值5,491.1億港元,是順豐的23.7倍。

順豐控股去年度淨利潤為41.8億元人民幣,按年大升112.5%。﹙順豐 facebook﹚

上市迎戰資本時代

值得注意,根據借殼上市的安排,為了保證交易的順利進行,順豐全體股東承諾,2016年度、2017年和2018年度淨利潤不低於21.8億元、28億元和34.8億元,若達利潤不達標,順豐股東將先以借殼所獲得的對價股份進行補償,仍不足的部分以其自有或自籌現金或鼎泰新材認可的其他方式全額補償。

過往曾稱上市「無非是圈錢」的王衛,最終借殼上市,皆因同業巨頭,如申通、圓通、韻達等早已上市集資,內地快遞行業經過一輪高速增長期後,已經進入了全新的資本時代,各公司加快整合,快遞業爆發價格、服務和規模的全面競爭。

根據公告,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公司擁有約1.5萬架運輸車輛,開通了6,200多條運輸幹線和7,2000多條運輸支線,運輸線路遍佈全國。大股東王衛7歲時來港,1993年向父親借10萬港元,在順德創立順豐速運,轉眼間已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的民營快遞企業,雖然身家仍難言挑戰誠哥地位,但經已寫下另一個「獅子山下傳奇」!

內地物流業巨頭,如申通、圓通、韻達等早已上市集資,走進全新的資本比併時代。﹙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