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女俠.影評】DC終於有個媲美Marvel的英雄

撰文:陳廣隆
出版:更新:

記得當初 DC 宣佈由姬嘉鐸(Gal Gadot)飾演神奇女俠的時候,影迷並非一片看好的,即使她在《狂野時速》系列的演出已是那麼甜美耀目,還是有不少揶揄她是要穿 wonder bra 的 Wonder Woman 的聲音。
當然,自上年《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Batman v Superman: Dawn of Justice)驚艷現身後,現在一眾影迷皆已拜倒裙下,《神奇女俠》現在已擒下女性導演的電影的歷史票房新高,破期望、立紀錄,不可不謂是真正的「神奇」女俠了。

姬嘉鐸的絕世美貌當然得歸功上蒼,神蹟無法以理性分析,但《神奇女俠》的成功無疑不只由於女神的容顏。不久前評論人 Patrick (H) Willems 一段長約 12 分鐘的名為《DC 系列電影的角色問題》(DC Films' Character Problem)的 video essay 在網上頗受關注,不少中外網媒也有譯介、轉載,開宗明義分析 DC 系列電影世界(簡稱 DCU)的編成,並與漫威電影世界(簡稱 MCU)作對照,說明前者明明野心勃勃、資源充足、高手雲集,為何仍一直不如後者。

簡要言之,就是 DCU 貪多務得,MCU 以明快、幽默、刺激的路線招徠,DCU 則銳意走沉鬱、黑暗、哲理的探討,但深思的結果不等於清晰,DCU 的人物往往缺乏「成長」,一出場就是苦大仇深、偉岸自高,在故事中並無變化,既沒有合理地令他們陷入道德兩難的情節(莫名其妙的誤會倒很多),當英雄救人民的動機是故亦值得質疑,觀眾未能認同、理解主角的心理,自然難以投入感情。

Willems 的分析相當精到,不過有幾點是值得補充的︰

  1. MCU 的敘事模式/英雄成長曲線固然寫得精彩,暗合神話英雄「安逸出生、自我膨脹、理想幻滅、投入冒險、面臨抉擇、解決困難、蛻變成長」的套路,但更關鍵的是導演的功力和製作的水平。以《雷神奇俠》(Thor,2011)為例,故事構成是符合上述套路的,但拍出來並不出色,一板一眼的英雄構成甚為公式,以小鎮為背景的人間界更令人失望、訕笑,一直為影迷忽視,我們談論 MCU 作品時也往往遺忘了這部平庸作。

  2. 演員的選擇更為關鍵,《鐵甲奇俠》(Iron Man,2008)是 MCU 的奠基作,羅拔唐尼(Robert Downey Jr.)浪子回頭/不羈再現/鹹魚翻生的本色演出是當年的一大話題,相反 DCU 的幾位核心演員如亨利卡維爾(Henry Cavill)和賓艾費力(Ben Affleck)演技和星味皆不如 MCU 對手,甚至遜色於同戲的多位資深配角,那就難以贏得支持。

  3. 雖然路蘭(Christopher Nolan)版蝙蝠俠三部曲不為 Willems 列入 DCU,事實上《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的世界正是從前者延伸出去的,細節當然有異,但一般觀眾自然而然會這樣看,路蘭版珠玉在前,更顯得後來 DCU 的故事滿是瑕疵了。

  4. 不論是怎樣的故事基調,MCU 深諳「對白」的重要,往往一句話就能使人印象深刻,帶動整個故事。例如上年極高人氣的《奇異博士》(Doctor Strange),我在 01博評曾撰文《同樣重生成俠 比不上鐵甲奇俠與美國隊長》指出此片的故事構成(乃至角色性格)基本上與《鐵甲奇俠》相同,寫得卻較急促粗糙,但有男神演出還有動人的對白「Time will tell you how much I love you」,即俘虜萬千影迷,沒有太多人批評了。

《神奇女俠》的成功無疑不只由於女神的容顏,而是 DC 終於寫得出一個比較好的故事人物。(《神奇女俠》電影劇照)

我們不妨以 Willems 的基礎談論《神奇女俠》的成功。

  一. 故事寫得簡明清晰,屬完整的英雄神話套路,相信神話學大師坎伯(Joseph Campbell)也會認同其合符《千面英雄》(The Hero With A Thousand Faces)的析例,再者故事聰明地嵌進了與希臘神話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背景,取 MCU 的《雷神奇俠》與《美國隊長》之長,觀眾容易明白之餘,又不會覺得俗套。

  二. 選角實在好。姬嘉鐸貌美自是無敵,掩蓋了她演技平平的缺點,而故事聰明地寫她初出茅蘆不知世間事的一面,到最後見識到人間醜惡漸趨成熟的變化,既能善用她可剛可柔可甜可怒的多變形象,也一反 Willems 對 DCU 不擅寫人物的批評。女導演柏蒂鎮堅斯(Patty Jenkins)不長於拍動作片,但看過她的《美麗女狼》(Monster,2003)的都知道她懂得寫人物,如本片演奸角毒博士的伊蓮娜安娜(Elena Anaya)雖然佔戲不多,但也令人印象非淺。

  三. 不同於 MCU 不斷向前派生的宇宙,本片往後回溯 DCU 的背景,神奇女俠在《正義曙光》中是力壓群雄、打魔獸打到興奮的奇異存在,本片追蹤她青澀的過去,也算一新超級英雄的圖像,相較於 MCU 一眾大細路/大男人,終於為 DCU 創出新對比。

  四. 本片的戰爭背景雖然沉痛,卻學足 MCU 的風趣對白寫法,神奇女俠與男主角初見面的互動少少鹹多多趣,她一句為何讓「that tiny thing tells you what to do?」,道盡了所有男觀眾當刻的尷尬——沒有辦法啊,在姬嘉鐸面前,雖不禁昂首闊步,終也只能俯首稱臣。

觀眾頗有微言的最終決戰,我認為拍得不壞。(《神奇女俠》電影劇照)

《神奇女俠》當然不算完美,不少評論大呼這可列入最出色的超級英雄電影之列,未免過於吹捧——對比添布頓(Tim Burton)暗黑詭奇的強烈風格、路蘭鋪張深入的正義探討、莊法來奧(Jon Favreau)詼諧緊湊的流暢敘事,本片無論在導演風格、義理挖掘、動作場面,都談不上有特色的表現,特別是武打,分鏡、擋拆(如天堂島一戰),拳腿往來太過刻板,常用慢鏡頭展示動作也很老土,但超人類的誇張搏鬥場面想像力倒還可以,我反而覺得漫威一直不懂發揮雷神和變型俠醫不遜於超人和神奇女俠的強大異能呢。

觀眾頗有微言的最終決戰,我卻認為拍得不壞——相信愛,可以救世界(故事的最終信息),似乎和相信打倒大惡人就可以拯救人類(神奇女俠最初的天真想法)一樣荒謬?倒也不然,「愛」總是變動不居(只有時間才能證明感情的真偽、長短,何況人類以「愛」為藉口執行的殘忍行徑從來不缺),人類也不怎麼「可愛」(神界亦相同),但「相信愛」的信念在此亂世卻是比「愛」的情感更強烈更重要。即使值得愛的人都不在了,信念仍可不滅,將「信」提升成「愛」,故能者才能救人於水火。這場決戰的鋪排雖然頗為急促,卻補足了 DCU 一直說不清楚的概念——為何超級英雄要拯救世人?那份超越個人的信念,超人和蝙蝠俠用拳頭講得一塌糊塗的,姬嘉鐸和基斯派恩(Chris Pine)以行動和微笑說得足夠感人了。事實上,這個故事大可視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版《武士勤王記》(隠し砦の三悪人,1958),公主、小丑、英豪都在了,因此終場大戰有《星球大戰》式的「原力覺醒」(有觀眾批評打敗神級敵人的過程太急促、兒戲),並不奇怪,故最後隱含簡接弒父的主題,西方觀眾也相當熟悉,MCU 的神話世界反而還不如其「古典」了。

當然,《神奇女俠》這個一句「我愛你」就可以改變現在和未來的世界,畢竟是過於美好,在現實中,姬嘉鐸支持以色列政府軍(IDF),將哈馬斯與「恐怖攻擊」劃上等號的立場屢遭批評(儘管這一刻大家都被女神融化,遺忘了,特別是亞洲地區),亦有女性主義者不為超級女英雄的成功而歡呼,質疑她未有盡力為女性發聲、充權、培力,甚至批評她剃腋毛拍戲,迎合的是白人男性的審美觀。先不論這是微支末節還是正道大義,看超級英雄電影,永遠有數不盡的角度,本文惜不能一一述及。何況,筆者也只能慚愧承認,面對姬嘉鐸的演出,借用本片的對白,真是以古希臘語引用蘇格拉底都難以形容、十二卷《生物歡愉概論》(12 volumes of Cleo's treatises on body and pleasure)加起來都寫不盡傾慕之情啊。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