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X瑜伽】馬丹鳳葉耀邦要掙扎? 探索剛柔之間的平衡點

撰文:張倩儀
出版:更新:

第一印象,往往是很難重塑的,就好像瑜伽就等於女生、柔美等等的詞語,籃球就等於男性化、力量;感覺是和籃球「大纜」都扯不上關係的瑜伽,卻能是前者背後的「女人」。
賽事中斷後,很久都沒有見到馬丹鳳和葉耀邦,感覺又長高了也壯了不少;他倆打球就看得多,做瑜伽還真是第一次,脫下球鞋,換上瑜伽服神情顯得更輕鬆些。隨Nike Trainer范啟銘(Dominic)的指導,兩人拍攝示範時做得有板有眼,手長腳長的在畫面上效果觸目,成功掩蓋菜鳥的不安感。

同是因活動邀請而接觸到瑜伽的兩人,一試,就漸漸改變以往的印象。

筋太硬,不可能?掙扎!

「當時教練將腳放到頭後,我馬上呆掉⋯⋯」葉耀邦憶起第一次因為Nike活動的情況,只有自己和曾湛元是男生,和一群女生同場做瑜,說起也有點尷尬,「本身女生的柔軟度就比較好,全場就我們兩個男生做得差。」1.9米的葉耀邦,近年愈見壯碩,「手瓜起𦟌」的同時,柔韌度和關節活動能力偏低:「以前看電視或是Coffee做瑜伽,以為很簡單,誰知那麼吃力。」雖然做瑜伽所需的力量看似不大,但卻綜合各方面的能力如柔韌度、肌耐力等,偏偏自己筋太硬:「連腳伸直要碰腳尖都碰不到。」

打籃球的人向來被認定為筋硬和柔韌度低,馬丹鳳和葉耀邦也不例外。(黃舒慧攝)

情況如同1.85米的馬丹鳳一樣,做起瑜伽來都是滿滿的掙扎 ,馬丹鳳直言:「只是叫我盤腿坐已經很難,更莫講兩腳重疊。」一連7天的瑜伽挑戰,馬丹鳳Instagram上都有乖乖的「交功課」,「『我筋那麼硬,真的可以?』當初真的這樣懷疑過,其中有一個動作是要兩腳疊在一起盤腿坐,嘩完全不知道是甚麼動作⋯⋯」掙扎的做完,觸動了她的瑜伽神經:「我可以做得更好的。」

馬丹鳳笑說自己只是盤腿坐已經辛苦,要雙腳疊起更是難上加難。(馬丹鳳Instagram)

馬丹鳳的七天挑戰:(按圖放大)

+2

一試,或者會愛上

說得如此痛苦,兩人在拍攝過程中也相對「上手」,沒有想像中「蝦碌」,馬丹鳳笑說有意欲想要認真學瑜伽:「我覺得玩瑜伽的人身型很好看,肌肉平均。」「你已經那麼瘦⋯⋯」我忍不住插話,「我雖然瘦但肌肉太大了,就好像『爆肌』一樣,加上我真的感覺到做瑜伽後的改變。」我大概想像到的改變是「筋變軟」,但她說除了這個還有:「我慢慢學會提升自己的情商。」射波「炒」粉,狀態不佳,隊友配合不好,這些情況屢見不鮮,做不到就躁,愈躁愈做不到:「因為做瑜伽就是要試,做不到就要慢慢做,更要心平氣和,急只會更做不到。」套在籃球上,也一樣。

現在其實有不少「蝦碌」,平衡不好站不穩、肌力不夠腳軟,笑一笑再來。(黃舒慧攝)
葉耀邦表示自己最近疫情留家的時間都會找網上 片段來學做瑜伽。(葉耀邦Instagram)

生活中一個喘息的出口

畢竟籃球佔了他倆生活中的大部分時間,有時候迷失了也不自知,「我最喜歡最後的大休息,躺在地上,深呼吸,合上眼睛,這個很好。」葉耀邦老實的說,瑜伽許是忙碌中的一個出口:「當你每一天都很忙,練完球、上完課,忙碌後我需要有這樣的機會去放鬆,因為你在那幾分鐘內是不必去想任何事。」做運動很多時候都要集中,但和籃球不同在於,瑜伽只需專注在自己的身體,毫無雜念的進行,留意的只有自己的呼吸而不是隊友、對手、球、時間⋯⋯「就算只有幾分鐘,就已經足夠recover。」

這一次不用穿球衣,換上瑜伽服,感覺輕鬆多了。(黃舒慧攝)

說到Recover(恢復),天天練球、工作、上課,不僅心很累,人也很累,還要抽時間做瑜伽?不是吧⋯⋯但對運動的人而言,瑜伽除了是一種鍛練也可以是一種休息,「反而做過瑜伽對恢復都有幫助,一來幫我的肌肉盡快恢復,二來可以避免在下次練球中受傷。」葉耀邦分析道,只是簡單的動作就已經有很大幫助。一些平衡力、活動能力都是練球時不能針對練到的方面,但又必不可少,所以瑜伽其實就是一種補足,「打籃球有不少動作都可以單腳落地,很容易會踩人腳面,或是自己平衡不好又可能會『拗柴』。」馬丹鳳覺得瑜伽看起來雖簡單,但卻降低了不少打籃球的風險。

手長腳手,做起瑜伽特別「養眼」,馬丹鳳和葉耀邦也相當賣力做示範。(黃舒慧攝)
+6

高大、硬漢、打籃球、肌肉型⋯⋯看似和被定型為「女性運動」的瑜伽「八字不合」,但其實不衝突,更是可以在身體的鍛練中做一個平衡;印象能不能打破,就看能不能踏出第一步,嘗試收獲更多。

兩人都說以後都會想有做瑜伽的習慣,不管是生活選是對自己場上的表現也有幫助。(黃舒慧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