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響喪鐘 國民黨最後堡壘現危機

撰文:黃俊傑
出版:更新:
「無金馬即無台澎,有台澎便有大陸。」
蔣中正
金門與國民黨、中華民國關係曖昧,民主化後也屬國民黨傳統鐵票區。(林振東攝)

國民黨有兩次亡黨危機,一次是1949,一次在今天。

1949年,神州色變,國民黨內戰失利,退守台灣。從東北到海南,國軍節節敗退,中華民國可謂風雨飄搖,「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同年10月底,中共興兵強渡台灣海峽。金門位處國共對抗最前線,雖為彈丸之地,卻是台灣最大屏障--金門一失,台灣危矣。就在共軍試圖一戰定江山之際,國民黨在金門打了一場關鍵勝仗,全殲登岸共軍,確立兩岸分治的局面,史稱「古寧頭大捷」。

 

第一次危機,金門扛住了,國民黨轉危為安;第二次危機,國民黨大廈將傾--自1949年後首次完全喪失政權(2000年第一次政黨輪替,國民黨敗選總統但也沒有丟失立法院最大黨之位)、黨產面臨被清算,金門仍會是國民黨的最後堡壘嗎?抑或是最後喪鐘?


在國共軍事對抗的歷史背景下,金門與國民黨休戚與共,國民黨與中華民國也是命運共同體--面對中共直接、強大的軍事威脅,金門「高掛藍天」,並不難理解。惟隨著國共和解,新一代沒有經過戰火洗禮,也沒有繼承國民黨與金門同舟之情,實屬常理;民主化埋葬國民黨「黨國體制」,讓「國民黨」與「中華民國」這對連體嬰分開,更是讓國民黨之於金門的紐結也漸告鬆解。

 

「1949年,因為金門守住了,所以台灣保住了。這一場選舉也一樣,如果金門守不住,國民黨也保不住。」
楊鎮浯 國民黨籍立委候選人

 

「如果國民黨在金門也輸了,就說明國民黨(的問題)到了很嚴重的程度。它給國民黨帶來的警訊已經不是掉席次的問題,而是象徵你的根、你的底,還有你最深層的東西也跑光了--這個警訊是很可怕的。」國民黨籍立委候選人楊鎮浯道。

 

國民黨派出金門縣觀光處前處長、留洋菁英楊鎮浯出戰金門。(林振東攝)

「1949年,因為金門守住了,所以台灣保住了。這一場選舉也一樣,如果金門守不住,國民黨也保不住。」楊鎮浯強調這次選舉對國民黨的重要性。本次大選,外界預期台灣將會「一片綠地」,但勢如破竹的民進黨也有久攻不下之地--金門。

 

金門歷屆縣長、立委皆由藍營勝出,甚至縣議會選舉也只有一名民進黨黨員勝出,歷史情結加上長期經營,外界在選戰甫初認為國民黨楊鎮浯呼聲頗高。

 

「這一次坦白講,對我而言是面對空前挑戰。」楊鎮浯卻流露擔憂。

 

「我認為這次的選戰,人民百姓會自己決定、會有反彈、會改變......我相信金門會翻轉。」
陳滄江 民進黨黨籍立委候選人
陳滄江以「一張小板凳、議會不一樣」為競選口號,故有「綠色小板凳」之稱,為民進黨史上首位金門縣議員。(林振東攝)

與楊鎮浯相比,白髮蒼蒼的陳滄江顯得自信滿滿,他表示「這次的選戰,人民百姓會自己決定、會有反彈、會改變。一甲子六十年,(金門)都是一黨獨大,這次2016的選舉,我相信金門鄉親給我的鼓勵,我相信金門會翻轉。」陳滄江六十有一,紮根金門多年,在1999年加入民進黨,奮鬥22年,在2011年終能遞補縣議員一職,成為金門史上首名民進黨民意代表,別具象徵意義。

 

事實上,楊鎮浯的擔憂不無道理,陳滄江的自信也有其理由--國民黨不僅勢頹,同屬泛藍陣營的前金門立委新黨的吳育典也投入選戰,分薄選票;二虎競食,陳滄江可謂漁翁得利。

根據台灣著名的「智慧交易所」與「思為策略」運用近10 年來的選舉數據分析,金門中間選民有65%。若以國民黨得票率為基準,過去8年,國民黨在各里長選舉(最基層選舉)整體支持下降了37.86%--然而數據歸數據,選舉總是千變萬化,民進黨能否攻克金門,實言之尚早。可以肯定是,國民黨在金門根基已動。至於金門能否再次成為國民黨的「最後堡壘」?一切還看明天的台灣大選。

 

記者黃俊傑金門報道

金門位處福建九龍江口外,遙望廈門灣口,與大陸距離僅1.8公里,離台灣本島約210公里。人口13萬,由12個大小島嶼組成,總面積為150平方公里(約兩個香港島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