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聯招】教育局反駁葉建源:無證據顯示考國際試較易入大學

撰文:李家偉
出版:更新:

早前有報道指,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曾明言醫科聯招生取錄學額定為至少75%,然而今年取錄的聯招生比例卻不足50%,其他透過非聯招取錄應考IB或英國高考的本地生。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今日(4日)指出,IB和英國高考更易獲取高分,有關做法令升學機會嚴重不公。
教育局今回應稱,基於尊重大學學術自由及院校自主的原則,大學可自行決定收生的安排,指沒有證據顯示應考國際性考試的本地學生較容易獲錄取入讀學士學位課程。

葉建源今引數據指大學「神科」的非聯招生佔四成,認為IB及英國高考易取高分,造成不公現象。(資料圖片/鄧穎琳攝)

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今表示,不少非本地課程考試比香港中學文憑試(DSE)容易考取高分,如本港IB考生取最高等級者高達24.1%,遠高於DSE考生考取的最高等級(5**)的1.3%,直指現時的制度令升學機會不公。

非聯招收生佔17% 半數以國考試取錄

局方晩上反駁葉建源的說法,發言人稱每所大學均有本身的收生政策和準則,會從多方面評核申請人,指純以考試成績作比較並不全面。又指,經聯招途徑獲錄取修讀教資會資助學位的學生比例,在過去三年均維持在約83%;而透過非聯招途徑獲錄取的本地學生中(17%),只有少於一半是以非本地考試成績申請入學,證明文憑試(DSE)考生一直是大學學位課程本地學生的主要來源。

教育局發言人又強調,各大學在評核不同學歷的申請人方面均已累積豐富經驗,確保對持不同學歷的申請人的收生門檻水平一致,擇優而取;又指教資會《程序便覽》清楚訂明,大學在甄選學生方面享有自主權,並為此負責。因此不論在處理聯招或非聯招申請人的入學申請時,各大學均以公平和擇優而取為甄選原則。

當局又稱,據局方理解,不論本地申請人持有何種學歷,大學均致力從眾多申請中,甄選最值得錄取的學生。而國際性分數對照制度(例如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dmissions Service,UCSA)亦顯示,文憑試及其他國際考試如IB及英國高考的尖子同樣優秀。教育局表示,沒有證據顯示本地學生應考國際考試較易獲八間資助大學取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