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穴者】拆解泰少足脫險關鍵 曾獨守洞者:生理時鐘亂易有幻覺

撰文:呂凝敏
出版:更新:

13名泰國少年足球隊被困睡美人洞近半個月,最後能全數脫險,除了歸功於來自世界各地的救援人員外,被困者的體質及心理狀態亦是關鍵。香港洞穴探險隊隊長彭德玥指,被困者是年輕的足球員,體能不俗,也曾多次出入洞穴,加上被困時有教練同在,能擔當領導者的角色,靜待被人發現一刻,增加全隊的獲救機會。
長期處於黑暗洞穴,容易生幻覺,洞穴探險隊副隊長Kenji曾因發燒獨留洞空,他憶述,在洞穴內,沒有光源即沒有方向,獨處更影響情緒,甚至產生幻覺。

隊長彭德玥指少足隊在被困時,教練成為他們的精神支柱,是眾人獲救的關鍵。 

睡美人洞結構東南亞區不罕見 有水增營救難度

泰國少足被困事件傳出後,不少報道對涉事的睡美人洞作出分析,指該洞結構複雜,增加救援難度。隊長彭德玥卻表示,睡美人洞是東南亞地區常見的結構,「只要係同一時期嘅版塊,形狀自然相似,地理環境影響洞穴有冇機會被浸,睡美人洞地下河水豐富,入洞嘅少年雖然多次出入,但本身對個洞嘅知識唔夠豐富,喺雨季入洞,幾場暴雨令河水暴漲,最終被困」。彭指,是次救援難度全因有水,「任何洞穴一牽涉到水就好麻煩,洞內水流急、水質濁,水中能見度近乎零,今次困難在於運送物資畀被困者」。事實上,該洞在乾涸的環境下,探洞難度不算高。

隊長指睡美人洞結構在東南亞地區屬常見,並不複雜。 (賴俊傑攝)
泰國少足意外需要熟識洞潛及洞穴救援的人員,彭德玥形容泰國少足意外「已雲集全球嘅洞潛精英」。 (路透社)

全球洞潛精英雲集拯救少足

彭德玥強調,探洞、洞潛及洞穴救援屬三種類別,是次意外需要熟識洞潛及洞穴救援的人員,她形容泰國少足意外「已雲集全球嘅洞潛精英」。事件曝光後,洞探隊員緊貼意外的最新情況,彭德玥認識多個外國探洞團體,更於WhatsApp及facebook探洞群組內,與一眾探洞者討論事件,盼能集腋成裘,向英國洞穴研究協會(BCRA)提供可行的救援方法,惜洞潛救援涉及專門知識,各國的探洞愛好者最終亦只能空等好消息。

足球小將體能佳守紀律 教練成精神支柱

13人能全部獲救,並非必然。彭德玥分析,救援成功的因素包括被困者的體質及心理質素,以及當局動用龐大人力物力,提供安全環境予救援人員入洞救人。彭德玥表示,泰國政府動用龐大資源更改水道以及泵走洞內的水,令水位大幅下降,讓救援隊伍能在更安全的環境下入洞,功勞不比救援人員少。

她又指,可幸被困者是一班足球小將,「佢哋年輕而且體格強健,會比較捱得;如果被困嘅係城市人,唔熟習郊野環境,一定好慌亂」。她形容,隊中教練是少足能維持較佳心理質素的關鍵,「足球訓練講求紀律及信任,被困時教練成為咗佢哋嘅精神支柱,教練一定有教佢哋要慳電、保留物資同安撫佢哋情緒,大家先捱到咁耐」,形容若少足被困時沒有教練同在,結局可能會改寫。

副隊長Kenji曾於日本探洞時因身體不適,獨留大本營,在黑暗中產生幻覺。 (余睿菁攝)
彭德玥認為被困者年輕、體能佳以及講求紀律,也是最終能獲救的要素。 

處身黑暗太久 影響生理時鐘

副隊長Kenji亦認同阿德意見,認為若獨自置身洞內,情況比有隊友在側截然不同。他憶述,自己在日本探洞時,曾因發燒不適合繼續前進,故獨自留在較近洞口的大本營休息,他形容處身黑暗太久會影響生理時鐘,「洞入面好黑,雖然我有電筒,但休息時冇開,每次瞓覺我都以為過咗好耐,其實只係大概一個鐘」,強調在洞穴內,沒有光源即沒有方向,獨處更影響情緒,甚至產生幻覺,「每次一聽到有聲,我都以為係隊員番嚟,其實唔係」。

東南亞景點洞穴 雨季沒封洞

有指當局有意日後打造睡美人洞為觀光景點,彭德玥認為此舉有利有弊,「牽涉洞穴管理問題,一旦開放成旅遊景點,對洞內生態嘅破壞會越大」,她指,東南亞地區不看重洞穴管理,如這次明知雨季也沒有封洞,引致有探洞者被困,「相信當局都唔會開放睡美人洞全程,如果有專人留意洞穴環境,可以避免一啲盲中中嚟探洞嘅人,防止更多洞穴意外發生」。她亦呼籲大眾若需在旅遊時探洞,不要盲目相信當地導遊,需對旅遊社及洞穴做足資料搜集,「有啲當地人只為賺錢,其實對洞穴認識有限,一旦發生意外唔會識救你」。

隊長彭德玥認為,將睡美人洞打造成觀光景點有利有弊。 (余睿菁攝)
任何洞穴一旦有水,難度將會大大提高。 (受訪者提供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