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全港電話亭 藝術家:電話亭還有存在價值嗎?

撰文:潘浩欣
出版:更新:

電影《機場客運站》(The Terminal)的男主角Viktor,由於祖國突然發生戰亂,被迫滯留在美國的機場。沒有手提電話的他只好向家鄉的僱主提供電話亭的號碼,在滯留期間,他終日在電話亭旁等待電話和可以返國的消息。公共電話亭曾是現代城市中不可缺少的設施,但隨着手提電話的普及而逐漸被人遺忘。年輕藝術家林建才走訪香港百多個電話亭,決意為這空間留下一點記憶。

作品《Telephone Island - #1》,藝術家將鏡頭放在電話亭內,從電話亭角度觀察社會。〈潘浩欣攝〉

林建才說,全港共有1600多個電話亭,他發現其中有很多電話亭已處於「孤立」狀態。在這個「人人都有至少有一部手提電話」的時代,究竟電話亭還有什麼功用?下一個使用者何時會出現?懷着一個個疑問,他走訪了百多個電話亭,以電話亭為題材創作出「Telephone Island」系列作品。

作品《Telephone Island - #2》〈潘浩欣攝〉

以電話亭視角觀察世界

《Telephone Island- #1》以電話亭為主體,林建才將相機放入電話亭內,從它們的角度看外面的世界。寂寞的電話亭猶如被人遺忘的人,瑟縮於城市一角,「目睹」平靜的碼頭與匆忙的人們;而作品《Telephone Island- #2》用靜態的鏡頭紀錄不同地方的電話亭,林建才將幾個舊式磚頭電話機砌成裝置,影片中的電話亭如同幽靈般,在石屎森林內、道路上出現,即使電話亭外寫着「提供免費WiFi服務」,亦無人問津。

作品《Telephone Island - #3》(潘浩欣攝)

撥打無人接聽的電話

林建材每次造訪電話亭,便用電話亭內的電話撥打自己手機,以此方法收集這些「孤魂幽靈」的電話號碼,然後在另一個電話亭裏撥打其他電話亭的電話號碼。在《Telephone Island- #3》的影片,正是藝術家在某一個電話亭內打電話。當然,百多個電話亭也沒有人接電話。可能有人覺得他很傻,為什麼要打沒有人會接的電話?

他在藝術家自述中表示,他希望通過這個行為「去確認對方的存在」。由「步行去收集電話」和「打電話去確認」這兩個行動中,藝術家不單正視這電話亭這空間的存在,亦親身嘗試回到「人們經常使用電話亭」的時代。打過了百多個無人接聽的電話,藝術家至今依然在持續嘗試,或許在他收集了1600多個電話亭的電話號碼之後,他會成功連繫上一個人。

林建才自拍照〈林建才個人網站〉

藝術家profile

林建才為香港藝術家,生於1988年,2012年畢業於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主修批判性跨媒體實驗室,主要創作繪畫及錄像裝置,題材緊扣日常生活,尋求生活與藝術之間的無形連繫。

劉清華、林建才雙人展「複本」

日期: 即日至10月16日(星期一休館)
地址:Floating Projects(黃竹坑道40號貴寶工業大廈8樓D室) 
查詢:6421 8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