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枯萎的花】估價4500萬 藝術家以「土豪金」打響名堂 

撰文:鄺曉恩
出版:更新:

經過鮮花店,鮮花在情人節這個特別的日子升價十倍,普通一枝玫瑰花已漲價至100港元。如果有一種花,估計售價超過四千五百萬美元,這到底會是怎樣的花呢?
如此價值不菲,因為它不只是一朵花,還是來自1907年的花園「永不枯萎」的花。倫敦蘇富比印象派及現代藝術晚間拍賣將於3月1日舉行,一幅由奧地利藝術家古斯塔夫克林姆(Gustav Klimt)繪畫的《花草農園》(Bauerngarten),於情人節當天亮相於香港,作為全球公開展覽的第一站。

克林姆每年夏天都會跟家人來到阿特爾湖畔度過三個月,《花草農園》靈感源自當地鄉村花園裏的罌粟、雛菊與玫瑰。(蘇富比)
克林姆代表作之一《阿黛勒·布洛赫-鮑爾肖像一號》,描繪的是奧地利富商費迪南德·布洛赫-鮑爾的妻子,主角阿黛勒身穿一件黃金衣服,雙手交叉放在胸前,掩飾一隻殘疾的手指。(資料圖片)

「土豪金」作品最受矚目

克林姆為人熟悉的畫作主角通常是女人。他一幅譽為「奧地利蒙娜麗莎」的《阿黛勒·布洛赫-鮑爾肖像一號》(Portrait of Adele Bloch Bauer I ),美國化妝品大王勞德(Ronald Lauder)於2004年佳士得拍賣會上買下這幅畫時,以1.35億美元成為當時史上最昂貴的作品。這幅畫是1907年維也納富商布洛赫-鮑爾委託克林姆為其妻所畫的畫像,納粹統治奧地利期間被充公,直到2006年,布洛赫-鮑爾的唯一繼承人與奧地利政府打了六年官司,取回「奧地利蒙娜麗莎」的擁有權——關於這場官司的故事在2015年拍成電影《穿黃金衣裳的女人》( Woman in Gold )。

出身工匠家庭的克林姆,有段時間經常在畫中使用金箔和大量的金色,《阿黛勒·布洛赫-鮑爾》正是他「金色時期」的作品。當時正值他創作力旺盛期,期間的作品為他贏得了讚譽,是次拍畫的畫作《花草農園》亦是同年的創作。《花草農園》雖然創作於「金色時期」,但風格與同期主要作品很不同,倫敦蘇富比印象派及現代藝術部高級董事及資深國際專家Simon Stock指出:「這幅風景畫富現代感,具代表性,是克林姆甚為突出的風景畫。他的風景畫在市場不常見,算上一次他的風景畫拍賣已是六年前了。」

(左)梵高的《雛菊與罌粟花》、(右)莫內的《睡蓮》。(資料圖片)

畫風受莫內及梵高啓發

「畫作見不到天空,看不到水平線,只有抽象的花卉,感覺像是置身於群花之中。」Simon Stock如此形容。跟一般長方形畫框為主的作品不同,《花草農園》選擇以110X110公分的正方形畫布作畫,驟看跟法國印象派大師克勞德莫內(Claude Monet)1906年創作的《睡蓮》有幾分相似。兩人更同時摒棄對天空的描繪,主力描繪色彩與圖案。有傳克林姆在1906年正好在維也納參加了梵高的作品展,甚為欣賞,其後便在創作過程中有了重大轉變。這幅風景畫所畫的花,跟梵高的《雛菊與罌粟花》可謂有着異曲同工之妙,可見他的風景畫明顯受到印象派及後印象派藝術家的影響。

古斯塔夫克林姆(Gustav Klimt)肖像。(資料圖片)

畫壇的叛逆者

被譽為現代藝術開創人之一的克林姆(1862-1918),生於維也納,曾就讀於維也納工藝美術學校,是當地的叛逆青年。他在藝術創作中經常揉合新舊,是一位象徵主義畫家,畫風帶有英國拉斐爾前派(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和法國印象派的傳統。1897,他創辦了維也納分離派,反對當時相對保守的維也納學院派。

克林姆的畫作經常出現特殊的象徵式裝飾花紋,主題常圍繞著「性」、「愛」、「生」與「死」的輪迴和「女人」。其作品備受追捧,作品成交價高達過億美元,是「億元俱樂部」屈指可數的幾位藝術家之一。

倫敦蘇富比印象派及現代藝術晚拍

拍賣時間:3月1日

香港預展:2月14日至16日

預展地點:香港蘇富比藝術空間(金鐘太古廣場一座五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