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騰】尋訪薩摩亞的古法紋身 港紋身師:未忘錘子敲下來的聲音

撰文:伍振中
出版:更新:

1769年,英國船長庫克(James Cook)的冒險旅程終於來到遠離大陸的南太平洋區域。除了新開發的土地、從未見過的海洋物種,他還見識了很多原始部落的奇特習俗。其中,庫克發現太平洋群島上的原住民很喜愛在身上畫一些動物圖騰。他後來發現,原來這些圖騰不是畫上去,而是透過一些獨有土法,以滲入皮膚的方式「紋」上去。庫克船長不知這種做法是什麼意思,但是覺得非常特別,於是記錄此番奇異見聞,並將這紋身工藝帶到歐洲。其後,此工藝蔚為風潮,尤其得到一班水手青睞。自此,紋身便慢慢由太平洋島國的風土習俗,變成展示個人品味特徵的流行技藝。庫克在旅行手札中,擬音借用了太平洋島國土著對這種工藝及其圖騰式圖案稱為「tatau」,之後再演化為「tattoo」。自此,圖騰與紋身的關係,切肉不離皮。(此乃《圖騰紋身》系列之一)

英國船長庫克(James Cook)將紋身傳至西方世界,造就以後一項重要的文化流派。(網上圖片)

「以前薩摩亞部族的紋身師傅有另一個身份,就是當一個『醫師』。」范信基(基仔)是香港少數圖騰紋身師,曾到過南太平洋島國薩摩亞學師,對圖騰紋身情有獨鍾。

說他們是醫師,原因有二:第一,紋身師傅會替族人「醫治痛風」,也即是關節炎。醫師憑經驗,用錘子一下一下「揼」向病人手部的關節穴位,這個動作與土法紋身的技藝系出同源。第二便是「醫治胎記」。在薩摩亞的傳統文化裏,嬰兒身上的胎記是不祥的,故需要「醫治」。於是,父母便會將孩子帶到紋身師傅處。舉例說,假若嬰兒的肚子上有一個胎記,那麼師傅便會在母親的肚子上以土法紋身,可以不用墨水,只是令母親身體的同一位置流血。嬰兒肚子上的胎記就「變成」母親身上的一灘血,這灘血「流走」了,胎記便不會變大。

基仔三度遠赴薩摩亞,分別在胸部、手臂及小腿上紋上三個圖騰圖案,都是由薩摩亞的老前輩以部落流傳下來的土法紋身。土法紋身比一般使用紋身槍或其他現代紋身工具所承受的苦楚還要多好幾倍。「師傅紋身時,那道錘子揼下來的聲音,我永遠沒法忘記。」基仔到今天仍記得當天紋身的苦楚。

范信基曾遠赴薩摩亞,讓當地師傳在身上紋上圖騰。(受訪者提供)

臣服於海洋的島民圖騰

傳統薩摩亞人要紋上圖騰並非易事,要先得到父母、族長同意,加上欲紋身者對部族有足夠貢獻,才可由紋身師傅紋上所屬意的圖騰圖案。薩摩亞人的男性圖騰稱作「PE’A」,範圍從腰部至膝蓋。女性圖騰則稱「MALU」,範圍從大腿下半部至膝蓋。

薩摩亞人是*波利尼西亞三角洲的族群分支之一。語言及考古學界一直認為,現今生活在南太平洋群島的族群屬於南島民族,他們從亞洲大陸移居至台灣,之後沿着東南亞島嶼分批移居至太平洋各處,所以太平洋各島國間的部落文化十分相似。部落生活的一切事物,都與海洋息息相關,也建構成當地居民對海洋的獨有敬畏。

波利尼西亞(Polynesia)群島:泛指位於太平洋中南部,北至夏威夷群島,東南至復活節島,西南至新西蘭群島的三角形區域。群島數目超過1,000個。波利尼西亞人通過遠洋航行,擴散至太平洋的不同區域。各群體分別定居後,便出現不同的民族名稱,例如有新西蘭的毛利人、夏威夷人、薩摩亞人、湯加人、大溪地人等等。經歷歐洲殖民時代及去殖時期,各區域慢慢演變成獨立國家或宗主國海外領土。

歷代薩摩亞人都是以「行船」為生,或出海捕魚,或開拓周邊可居住的島嶼。他們靠帆船航行去探索新的土地,所以,傳統族人紋身的第一個圖騰,一定是一隻船,代表整個部族的族人,天生是「航海家」。還有其他圖騰圖案,通常就是日常生活中薩摩亞人會見到的東西。以前薩摩亞人居住的茅屋以木及竹搭建,一些男性紋身圖案就是脫胎自房屋裏面的木製橫樑樣式;又譬如女性傳統紋身圖案,會模仿雀鳥的細小腳印。

薩摩亞人的圖騰紋身,通常就是當地人日常生活中會見到的東西。(受訪者提供)

而由於地域條件,太平洋島國間流傳的部落紋身文化十分相似,各個島嶼的不同部落也會將動物圖騰紋上身。譬如在夏威夷,海龜象徵和平,而且海龜每年都會回到同樣的地方生蛋,繁殖後代,可寄寓族人即使出外遊歷世界,也可以安全回家。海龜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十分珍貴和神聖的圖騰,因此族人將海龜圖案紋上身。

受運動對手的紋身啟發

基仔曾為前香港欖球代表隊成員,目前正職是一位欖球教練,以前常到海外比賽,與薩摩亞、新西蘭、斐濟等大洋洲島國的運動員對賽時,常看到他們身上有很多獨特的民族圖騰紋身,故引發他的興趣,加上對紋身藝術已有認知,於是乾脆以紋身師作為副業,成為現時香港少數專職做圖騰紋身的師傅。

基仔十分佩服太平洋島國的部落居民,他們雖然經歷數百年的殖民統治,很多古老文化習俗表面上被殖民者硬生生地消滅了,但仍能捱過長時期的黑暗日子,或透過口耳相傳,或通過秘密記錄,將獨特的部落文化生生不息地流傳下去。

太平洋島國居民或透過口耳相傳,或通過秘密記錄,將獨特的部落文化生生不息地流傳下去。(Getty Images)

上文節錄自第164期《香港01》周報(2019年5月27日)《紋身是在地文化瑰寶 尋找屬於香港的圖騰》。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