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中國要警惕世界旁觀者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中美繼續邊打邊談。5月14日,美國財政部稱財長姆努欽(Steven Mnuchin)會在不久的將來赴華舉行貿易磋商。美國總統特朗普14日則強調「美中談判並未破裂,只是有些小爭執」。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5月13日公佈對中國價值約3,000億美元產品徵稅程序相關細節。這距離5月10日美國宣佈對中國價值,2000億美元商品徵收關稅的決定不到一周的時間。原本外界以為中美貿易談判能跑完最後一圈,結果,中美又回到了邊打邊談的老路上去。

中美的態勢也為歐盟所關注。《金融時報》5月12日提到,歐盟密切關注美中的貿易爭端,一旦美中結束談判,歐盟的外交官可能要與華盛頓和北京展開艱難的對話。有歐盟高級外交官直接稱:「美中關係的發展對我們與任何一方的談判都不是好兆頭,因為他們肯定會把彼此達成的任何共識複製粘貼到我們身上。」

而歐盟委員會負責預算和人力資源的委員京特·厄廷格(Guenther Oettinger)日前在接受德國《國際政治》雙月刊採訪時表示,如果是G2主導明日的世界,單個歐盟成員國是無法與之匹敵的。在被問到「歐洲是否大到足以和這兩個大國坐到同一張桌子上」時,他給出了肯定的回答:「歐盟可以與美國和中國平起平坐。歐洲能成為提出自己價值觀的協力廠商。」

關於歐盟國家,有一句名言:「歐盟只有兩種國家,一種是小國,另一種是不知道自己是小國的小國。」(美聯社)

歐盟對中美談判的擔憂、對自己與中美要平起平坐的要求都說明了歐盟也在審視當下的格局。在與美國較量之際,北京也需要注意到這股力量,它們看似是「局外人」, 但它們隨時有插手的可能。

美國之外的干擾

從500億美元到2,000億美元再到3,250億美元,美國總統特朗普不斷升級與中國的貿易戰。這是中國面對的來自美國最直接的挑戰。而在這個期間,「群狼圍攻」的局面一度是北京所擔憂的。

早在2018年3月美國發起貿易戰之初,美國就有過希望與歐盟共同聯手對付中國的提議。美國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庫德洛(Larry Kudlow)和美國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在2018年甚至出面稱歐盟與日本將加入對華貿易戰。2018年7月,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訪美也曾被外界一度解讀為美歐要另起爐灶、撇開中國建立一個零關稅貿易區。並且,與美國一樣,歐盟對中國的工業補貼和強制性技術轉讓頗有微詞,只是反對像特朗普那樣用徵稅的方式來逼迫北京讓步。

3月26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巴黎同出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舉行會晤。(路透社)

同樣,日本在強制性技術轉讓問題上一直對中國表示「關切」,贊同美國敦促別國更強有力地保護智慧財產權。2017年、2018年舉行的美歐日三邊部長級會議會後聲明都提到計畫聯手解決鋼鐵產能過剩和強制性技術轉讓問題。2018年4月,世界貿易組織(WTO)公佈的檔顯示,日本和美國一道,向WTO投訴中國「涉嫌歧視的專利技術許可規定」。

與歐日略有不同,印度則是對華小動作不斷。2018年2月,印度調整手機整機關稅,由15%提升至20%。之後的9月,印度宣佈提高19種「非必要商品」的進口關稅,其中包括中國輸印度的不少主力商品。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2018年曾稱中國站在反對單邊主義的前沿,不希望有人「在背後打冷槍」。中美貿易戰還未有一個明確的結果,加之歐日印等國與中國的經貿合作愈發緊密,它們不會立即在中美之間選邊站是明智之舉,但不排除它們貿易戰的氛圍之下有所動作,歐盟、日本和印度的諸多行動已經是證明。

安倍在「平成」最後一周走訪歐美六國,在天皇退位前一天才趕回國內。而於上月26日在美國訪問時,特朗普卻霸佔大半紅毯位置,令安倍即使在「騰挪」之後也僅得一隻腳站在毯上(Getty Images)

可能的局面

歐日印的動作對於北京來說都是不願樂見的。

在貿易戰的大背景之下,各方正在合縱連橫。歐洲、日本等國家都是中美希望拉攏站隊的重要力量。美歐日有著相同的意識形態、高度契合的經濟利益,且對中國崛起日益擔憂、對中國經濟體制不滿,它們聯合起來遏制中國的可能性並非沒有。

當年美國聯合歐洲國家向日本施加壓力,迫使日本簽訂「廣場協議」。這樣的局面如果重演,中國將面臨的就不是與美國的貿易戰,而是全方位的貿易戰,被動地位可想而知。

具體說來,歐日很可能會插手中美貿易協定的達成,不希望中美實現和解。中美貿易戰給歐日等國家提供了打入中國市場或者美國市場的機會,比如中國把從美國進口的商品轉向從歐洲進口。這些實實在在的利益是歐日不願錯過的。除此之外,上文提到的歐盟外交官有關「複製粘貼」言論也體現了歐洲的心思——它們不願見到中美就未來的貿易規則達成共識。

世界貿易組織為主導的多邊主義體系正在崩壞,新的貿易規則尚未建立,各方都在摸索或者說先人一步定義未來的貿易格局。

日本與歐洲在2018年7月已經宣佈建立零關稅自貿區,美國也在籌畫與歐洲和日本建立零關稅自貿區。美歐日一旦在未來構建起這樣的自貿區,在未來貿易體系中也將有更多的話語權。同樣,作為全球數一數二的大國,美國與中國達成協議也將改寫全球貿易體系。

2018年7月17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及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Donald Tusk),在東京正式簽署日歐之間的自貿協定。(視覺中國)

到底是中國接受美歐日為主導的貿易規則還是歐日接受中美制定的規則?這是各方必然要考慮的問題,也會成為歐日出手阻攔中美的一個理由。

另外,歐日介入中美貿易爭端會使貿易談判的性質複雜化。中國將與美國的貿易問題歸結為貿易摩擦,是新興大國與守成大國之間的矛盾。作為主要的發達國家,歐日如果與美國站到一起就變成了發達國家聯手打壓中國的局面,中國成為發展中國家中首當其衝被針對的目標。

歐日與美國走近是中國需要警惕的局面,同樣,中國也要注意印度等新興國家的動向。在多邊主義受到挑戰的情況下,中國將這些經濟體看成是發展中國家內部可以團結的力量,但印度等在中美貿易問題上搖擺不定甚至對中國出手,顯然是不利於中國「盡可能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的」。

可以不合作,但至少不要搞破壞

目前來看,歐日印縱然有倒向美國的可能,但基本上還是未有大動作。這一方面在於美國與它們也在打貿易戰,它們自顧不暇。如果與北京再有更多波折,它們就是與中美兩個大國同時較量,反倒是「引火焚身」。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5月5日突改立場,在Twitter上威脅在短期內對中國所有貨品開徵25%額外關稅。(Twitter截圖)

另一方面在於北京的攻勢,以「捍衛多邊主義」為由與這些國家找到了利益共同點。歐盟要維持全球G3的格局、日本和印度作為全球前五大經濟體的重要力量,它們不會甘心全球貿易格局維持美國一家獨大或者是中美說了算。

當下的局面對於中國來說是相對有利的。期待美國的盟友立即與美國就此分道揚鑣並不現實,畢竟它們在價值觀、利益上存在諸多共同點。北京能做的起碼是保證這些國家「不站隊中國但也不要與美國聯手抗華」,使其繼續維持現下觀望的態勢。

在美國不斷提升關稅之後,中美接下來的博弈將更加激烈。美國打出關稅牌之後,仍有可能會使用盟友這張牌,不斷拉攏歐日以孤立北京。特朗普5月和6月兩次訪問日本、6月將到訪歐洲(英法兩國),中國要警惕歐日在貿易問題上與美國合作的同時有針對中國之嫌。一旦它們捲入進中美爭端,以往的貿易態勢也會隨之改變,局面很可能會失控。這是北京需要嚴防的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