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里尼|《八部半8½》與榮格的集體無意識

撰文:致寧
出版:更新:

1920年今日,意大利國寶級導演費德里柯・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於港都雷米尼(Rimini)出生。費里尼是上世紀享譽國際的導演,代表作包括《大路》(La Strada)、《甜蜜生活》(La Dolce Vita)、《八部半》(Otto e Mezzo)和《想當年》(Amarcord)等,這幾部重要作品可謂歐洲作者電影的里程碑。而因其作品如同變魔術般交織回憶、夢境與狂想,費里尼有「電影魔術師」的美譽, 費里尼(Felliniesque)也成為豐富想像力的同義詞。今日就和大家介紹費里尼顛覆之作《八部半》(8½),以及榮格學說對此作的影響。

費德里柯・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

費里尼的第八部半作品

講述《八部半》的故事之前,先講解「八部半」這個奇怪的片名。費導最佳拍檔,編劇費雷亞諾(Ennio Flaiano)曾經提議電影名為《迷惑的女人》(La bella confusione),幸好最後否決了。所謂「八部半」就是費里尼當時的作品總數:費導已拍過六部長片,還有與拉圖亞達(Alberto Lattuada)合導的《賣藝春秋》和兩部短片(這三部各計二分之一部),最後加上正在拍攝的本片,合計拍攝了「八部半」電影。

這片名暗示了導演的自我指涉,而這正好也是電影的主題。《八部半》就是關於一個受困於創作瓶頸的導演的故事。故事的男主角,基多(Guido Anselmi,由馬斯楚安尼飾)是意大利著名導演,就連黑西裝和帽子的服裝打扮也跟費里尼一模一樣,處處指涉費里尼自身。基多正在籌備拍攝一部牽涉他個人回憶的科幻片,但卻苦無靈感,而且精神疲憊,於是到了一個溫泉度假旅館療養,故事大部分時間就圍繞這旅館鋪展。遭逢創作瓶頸之餘,基多同時遇上婚姻危機,而他生命中的女人,諸如母親、妻子、情婦、妓女和幻想的女神在他的現實與夢境中纏繞。

《八部半》(Otto e Mezzo)電影海報

反荷里活的夢與回憶邏輯

有時電影呈現基多的童年回憶:例如小基多和同學在海灘遇上身材肥大的妓女沙拉姬拉(La Saraghina),繼而被神父懲罰的段落。有時電影肆意暴露基多的狂想:例如著名的「妻妾成群」的一場戲,他生命中所有女人在他童年住所中聚首一堂。《八部半》的敘事邏輯就是夢與回憶的邏輯,這完全違反了荷里活電影的敘事方式。電影在溫泉旅館的現實、白日夢、回憶、惡夢之間跳躍,一串串鬆散的影像就連接成一個結構嚴謹的敘述。

《八部半》的著名開場就是基多的惡夢:他的車子被困在隧道,前方是沒有盡頭的車龍。周圍的車內坐著不同陌生人。基多試圖掙扎逃離車外,然後突然飛翔於天際間,最後被一名男子以繫在他腳上的繩拉回到地面。這個夢境具象地呈現了創作人逃離困境的慾望,影響無數創作人。順帶一提,美國另類搖滾樂隊 R.E.M. 名曲〈Everybody Hurts〉的音樂錄像就明顯挪用了《八部半》中塞車的意象。〈Everybody Hurts〉是一首煽情的軟式搖滾(soft rock)慢歌,在音樂錄像中,樂隊成員困在堵車的公路,然後鏡頭就移向公路上沉默的眾人,字幕呈現出他們的思緒。

榮格心理學的影響

前文提到《八部半》的敘事大量發掘夢境與幻想。根據費里尼自述,就在開拍此片之際,他確實經歷了創作上的危機,甚至打算寫信寄給製片放棄拍攝計劃。但後來在開鏡酒會中,他突然意識到要將自己的困惑轉化為影片的核心主題,將一個不知道如何再拍片的導演的故事拍攝出來,結果竟促成了想像力爆發的電影。費里尼之所以會意識到需要發掘自己的創作人惡夢,在個人幻想世界馳騁,乃是受榮格學說的啟發。

榮格:對無意識來說,死亡是應該欣然迎接的終點

在《費里尼論費里尼》(Fellini on Fellini)一書中,費導這樣說明榮格對他的啟迪:「我因此能以更勇敢的方式⋯⋯發掘各種被埋在恐懼、無意識及被忽略的傷口底下的事物。我最崇拜榮格之處,就在於他在科學與魔術之間、理性與夢幻之間,找到了一個匯合點。」閱讀榮格著作,使費里尼肯定自身的夢境與幻想是進入想像世界一途:即是人類共有的集體無意識。榮格將符號視作集體無意識的原型意象,這為費里尼繽紛的夢境世界提供了理論基礎。我們觀賞《八部半》,也是和導演的無意識領域溝通。

延伸閱讀——電影就不過是個老妓女:費里尼的貓與「美好生活」|于千

_________________

+1

下載《香港01》App ,按「+」號加入《哲學》搶先看文章: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