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英琦:候任區議員宜突破「被諮詢」 杜絕大白象多凝聚街坊參與

撰文:鄧穎琳
出版:更新:

反修例風波下,區議會選舉被視為支持或反對示威的另類公投,區選塵埃落定,大量非建制派政治素人當選。
曾擔任市政局的民選議員及灣仔區議會主席的黃英琦,今日(7日)在香港電台的《香港家書》中,呼籲新一屆區議員,突破「被諮詢」的角色,多聆聽街坊意見,決定問題優次,杜絕大白象工程,將資源運用於社區,如在知悉政府欲在社區推出新計劃時,可更主動了解及爭取,讓政策更貼合社區需要。

灣仔區議會前主席黃英琦呼籲新一屆區議員突破「被諮詢」的角色。(資料圖片)

突破「被諮詢」、為社區「充權」

黃英琦建議,候任區議員由被諮詢,變為主動的社區設計者,不劃地為牢,不墨守成規,在看到社區有需要時,與街坊一起推動有創意的社區發展計劃。如收到消息,得悉政府正構思某些發展方案時,可多主動了解發展需要,研究其他社區如何拆解同類問題,突破「被諮詢」角色,推動街坊參與,為社區「充權」。

她舉例指, 深水埗布藝市集棚仔,過去三年檔販與區議員、學者和設計師等合作,規劃了如何搬遷棚仔,同時亦為香港年輕時裝設計師鋪路。

區議會是最佳的實驗室平台 

黃英琦形容,「區議會是最佳的實驗室平台」,呼籲區議員要有實驗精神,測試政策能否在社區實行,促進社會公義。如可在閒置空間短期試驗重發小販牌,發展新社區經濟圈。面對露宿者議員應有同理心,親身接觸了解需要,讓露宿者有動力脫離露宿狀態;亦可為基層小朋友拓展遊玩空間,為失明者思考更好的過路安排。

杜絕大白象工程 須認真研究及公眾參與

近年本港多區被指有「大白象工程」,當中元朗高架行人橋造價更達17億元。黃英琦認為,大白象工程是欠缺認真研究和公眾參與,區議員應聆聽居民意見,決定問題優次。

她直言,殖民年代成立的區議會,角色是花瓶多於實質影響力,呼籲新一屆區議會盡力拆牆鬆綁,拉攏不同意見尋求共識,凝聚社區及街坊力量,將區議會變成「真‧議會」,將資源運用於社區,尋找更多治本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