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成長者缺損活動能力 香港願景倡加強社區支援服務

撰文:李慧妍
出版:更新:

筲箕灣耀東邨早前發生倫常慘案,老翁疑不堪妻子受病痛折磨而將其勒斃,事件引發外界對人口老年化加劇,長者需獨力照顧老伴的關注。
香港願景計劃報告指出,本港有22.8%長者有輕度缺損,10.6%有中度至嚴重缺損,需別人協助,加上社區照顧服務不足,有半數長者未能得到足夠護理需求。計劃召集人曾鈺成表示,大部分長者不想入住安老院舍安老,政府應檢視社區照顧服務成效,作出相應改善。

曾鈺成(右二)表示,大部分長者不想入住安老院舍安老,政府應檢視社區照顧服務成效,作出相應改善。(李慧妍攝)

據統計處數據顯示,本港96.4%長者未有打算入住安老院,當中81.4%長者表示,即使日後身體狀況轉差,仍想留在家中而不入住安老院。曾鈺成透露,家中曾有長者希望留在家中安老,惟多次發生意外,及家人工作繁忙,故聘請監護助理24小時照料長者,「不過返工期間,仍不時接到電話,如老人家去廁所跌倒需送院等,迫於無奈最後都要送他到安老院,那裡有機制與醫院直接聯繫。」
 

計劃高級研究員吳啓漢表示,現時65歲或以上人口約112萬,平均每6人就有1名長者,當中有逾兩成長者缺損自我照顧及日常活動能力,即日常生活中上落床、行走或穿衣、煮食等,需要他人照顧。而多數長者希望「居家安老」,惟社區支援不足,本港2015年的院舍入住率為6.7%,高於日本、美國等地,而近半家庭護理者聽過有關社區照顧服務,但不知其內容;另有11%完全不知道有服務,僅8.8%曾使用過相關服務。

吳指出,在職家庭護老者多為長者子女,他們因工時長、居住地遠離父母等原因,難以平衡工作和長者照顧。他建議政府可參考英國在1996年訂立的《僱傭權利法例》(Employment Rights Act),立法保障在職照顧者可與僱主商討彈性工作安排,如更改工作時數,以轉為兼職工作;調整工作時間及地點,改為在家工作。而僱主需有合理要求方可拒絕,包括內部無法調配人手,或無法請人取代,及額外支出過大,若僱傭雙方對安排有爭議,則可交由審裁處判決。

他續說,英國立法初時,整體僱主需額外支出涉及的行政費用高達1,500萬英鎊,但及後每年額外開支遞減,而生產力卻節節上升,僱員請病假亦減少2%至12%。

香港願景計劃建議,政府應將護老者津貼恆常化,採取津貼遞減制度;增加服務名額及提升服務質素,增加護理人手和足夠空間予社區服務照顧機構,相關開支涉及約為5億元,而有關研究報告將交由下屆政府商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