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解密】薪酬資訊 公開分享成趨勢

撰文:方心惠
出版:更新:
(圖:Getty Images)

一般僱員聘用合約中總會附有「薪酬資料須保密」條款,同事之間亦心照不宣,不談彼此薪酬,以免講錢傷感情,然而在講求高透明度的時代裏,薪酬資訊早已成為網絡上公開話題,是網民交換職場資訊的新興渠道。

 

創立於2007年的Glassdoor,是一個予全球職人分享企業薪酬福利與內部營運狀況的平台,用戶可藉「以給換得」機制(give-to-get model),分享愈多個人資訊,即可閱覽愈多有關職位薪酬、企業文化及僱主評價等情報。網站雖以Glassdoor(玻璃門)為名,卻保證用戶能以匿名參與討論,保障個人私隱。平台同時亦鼓勵企業單位一同分享資訊,提供各式各樣營運訊息供大眾參考;除正統的職場資訊分析外,平台亦不時公佈如〈薪酬與僱員滿足感〉及〈職場戀愛〉等調查報告,具玩味及參考價值。

 

愈來愈多僱主與僱員願意在Glassdoor參與討論,然而需留意,它的性質是一個職場資訊平台,而非招聘網站。普通用戶於申請帳戶後的首10天,可任意在平台內瀏覽資訊,此後需提供個人薪酬等資訊,才能在未來12個月無限制地瀏覽網站。

Glassdoor 創辦人曾主理全球最大型線上旅遊公司Expedia,深信求職市場需更具透明度才能滿足公眾需要。(圖:Glassdoor網頁)

與紐約及三藩市等美國主要城市相比,Glassdoor於香港仍未算盛行;年前曾引來一時佳話,藉網民「自爆」來運作的本地薪酬資料庫HK Salary DB,現亦已經關閉。要數性質類近的本地網站,主要供會計、法律及IT界人士匿名上報薪酬的Steal Jobs部落格應為較具參考價值的一個。

 

將薪酬資料公開,對部份企業來說就如打開潘朵拉的盒子般危險,甚至可能需花費更多資金才能挽留人才,但從另一角度來說,它亦可助僱員加深了解求職市場,特別是如香港這些人口老化(勞動人口下降)趨勢明顯的城市中,求職模式將從「人搵工」逐漸演化成「工搵人」。求職者能預先掌握職場的「海鮮價」,說不定對未來的職業配對大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