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居恩物.一物多用】板凳變出萬用舒適墊 坐挨瞓做咩都得

撰文:麥婉婷
出版:更新:

縱然說起像捉字蝨,但「坐地下」實在令人覺得匪夷所思。
明明是在地上坐,卻有一套說法叫「坐地下」。
不如就索性轉用「席地而坐」來表達在地上坐這回事,令聽起來的人又感受多一層文人雅調。
不過「席地而坐」這種文化又或者是習俗還存在嗎?

「席地而坐」在日本、韓國是一種普遍的生活習俗,然而但在中國的幾百年前已由「跪坐」變成「垂足坐」,坊間有很多解說,像古時的男人是穿現在我們叫裙的下裝,亦因為當時沒有「內褲」的概念,「跪坐」和「坐地下」便有助於蔽體,免去尷尬;同時,也有另一種說法是因為家具概念的出現,令「席地而坐」變成「垂足坐」。不過怎說也好,在香港今時今日「席地而在」已經不是一件簡單事。

在室外,坐草地,隨時犯法;坐街邊,極有可能被側目;在室內,有櫈有梳化和其他家具,試問一個斗室還何來有地方任坐?

盧森堡就有位設計師Lis Eich對「坐地下」產生好奇,並延伸成一件創意坐具設計《Floora》,作爲自己在奧地利維也納University of Applied Arts的畢業作。

在西方,「坐地下」並不常見。有說地板硬,亦可能地板凍。但加上軟墊,問題不就迎刃而解?(Lis Eich)

Lis Eich發現世界各地對坐地下的文化各有差異,與民族、地域有關。普遍來說,坐在地上的習慣對於歐洲人來說也同樣像是件怪異行為,於是她便着手研究人的生活習慣和反饋,後來就從坐地板硬這一點落手,製作出《Floora》——一張配有可捲軟墊、咕𠱸和茶几的板凳。

《Floora》(Lis Eich)

「這不就是一張櫈……」旁人立即提到。

其實又不盡是。

只要簡單翻開Floora的可捲軟墊鋪在地上,像多啦A夢法寶般變出入座空間的效果𣊬間發生。對於小蝸居來說,這意念不單單帶來空間彈性,還讓人重拾聚首一室共歡的時光。

(Lis Eich)
(Lis Eich)
工作用(Lis Eich)
共眠用(Lis Eich)
共歡用;值得留意,小茶几上的木盤隨時可與底下的矮凳分離,又是一物二用。(Lis Eich)

網址:liseich.weeb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