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政治局會議部署2020年經濟工作 要做好「六穩」

撰文:宛然
出版:更新:

中國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更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之年。按照慣例,年末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會明確方向,為2020年的經濟工作定調。12月6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就作出了明確部署,釋放大量信息。

《第一財經》今日報道,根據會議傳遞的信號,面向中國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2020年,中國國內改革開放政策將有更多期待,宏觀政策針對性和有效性將提升,基建作為經濟發展的穩定器將發揮更大作用,以確保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

此次中共政治局會議未提及房地產,或表明中國房地產調控不會持續收緊,但大幅放鬆的概率亦不大,進入穩定觀察期。

中國未來對房地產調控或進入真空期。(Reuters)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預計會在近期召開,屆時將具體部署2020年宏觀政策。

報道指出,對於2020年,會議要求,中國全面做好「六穩」工作,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

保穩定在明年相當重要

「保穩定」一詞,顯示出對於外部環境存在不確定性的2020年來說,保持經濟和社會發展穩定尤為重要。

對於當前經濟形勢的判斷,會議指出「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相比2019年7月份的中共政治局會議「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增多」的表述,更着重體現風險衝擊強度有所加大。

中國財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認為,這一方面源於中國國內中長期結構性問題突出,進入供給側改革的深水區和攻堅期,這對未來中國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如第二產業中基建、房地產與製造業投資增速相繼達到峰值步入調整期,但新動能在量級上難以彌補需求缺口。

另一方面,全球經濟結構調整遲滯,導致經濟增長動能放緩,且大國間競爭長期存在、貿易摩擦問題等帶來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將對中國製造業和出口增長帶來波動。

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增長介乎5至6%

中國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12月7日在第十七屆「中國改革論壇」上表示,中國經濟已經進入中速增長平台。中速平台增速可能穩定在5%到6%,或者到5%左右。

針對外部壓力加大,會議指出要善於將其轉化為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強大動力。預計對2020年中國國內改革開放政策可以有更多期待。

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研究員郭曉蓓表示,政策紅利將持續釋放,進一步深化經濟改革可期。本次政治局會議中重點提到了切實把黨領導經濟工作的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改進領導經濟工作的方式方法,完善擔當作為的激勵機制,就是要求首先從領導層面解放思想,放開手腳,激勵改革創新。

未來可能會出台更多的激勵相容政策,在底線之內,地方政府可能會有更大的政策空間。國盛證券認為,這已是自2018年11月民企座談會以來,至少是第13個國家級別會議或政策文件提出要落實免責和加強激勵,預計未來2個月至3個月大概率會出台高規格的免責細則。

會議指出,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託底的政策框架,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運用好逆周期調節工具。專家預計,未來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將更着眼於長遠,重視解決經濟結構性問題,整體上繼續保持定力,「精準滴灌」的節奏與力度均有望增加。

工銀﹕貨幣政策將側重降融資成本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表示,事關居民福利、消費升級和新經濟發展的領域,如老舊小區改造、消費基礎設施建設、「新基建」,將成為新一輪積極財政的發力點。貨幣政策將繼續側重以改革方式打通利率傳導通道、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然而,劉世錦認為,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等宏觀政策不可能改變潛在增長率。從經濟理論角度來講,經濟增長是由要素的供給特別是要素的質量及其組合的結構,或者簡單地說是由結構性潛能來決定的。因此,下一步特別是從2020年開始,經濟工作的重點要放到挖掘新的結構性潛能的改革和政策調整上。

劉世錦進而提出了六方面的改革舉措:通過城鄉要素流動加快大都市圈發展;打破行政性壟斷,改進低效率部門;促進產業內優勝劣汰、轉型升級;以創新帶動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價值產業的增長;培育更適應中小微企業成長的制度環境;傳統的工業化方式轉向綠色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中共政治局會議隻字未提房地產,而之前2019年4月與7月的兩次政治局會議均強調「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這表明中國國內房地產調控或不會持續收緊,但大幅放鬆的概率亦不大,將進入穩定觀察期。

此次會議的一大亮點是特別提出「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這一表述為本次會議新增。2019年以來,儘管基建投資增速總體較2018年末有所抬升,但仍改善乏力,由1至2月的4.3%小幅回落至1至10月的4.2%。

新時代宏觀發佈的一份研報顯示,2019年基建投資增速反彈低於預期。原因主要有幾方面,第一,終身問責機制導致地方政府舉債推基建變得更加謹慎。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攀升,雖然政策要保障融資平台公司合理融資需求,但只要終身追責的機制還在,地方政府推基建的動力難以像過去一樣大幅提升。

第二,基建投資資金來源始終是問題。土地市場降温導致土地財政增收放緩,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增速從2018年全年的25%降至2019年1月至10月的6.9%,對政府性基金產生較大拖累;雖然2019年非標縮量收窄,但整體依然負增長且還有20多萬億元人民幣存量待消化。

郭曉蓓﹕基建仍是經濟發展穩定器

基建仍是經濟發展的穩定器。郭曉蓓表示,中共政治局會議提到了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佈局。三駕馬車中的基建投資仍是重要的增長手段,房地產調控堅持「房住不炒」的政策,局部趨於可能適度增加政策彈性,但整體仍依靠政府和社會的基建投資,區域經濟建設也是基建建設先行,如大灣區建設、京津冀協同、長三角一體化等都會帶來大量基建投資,財政、銀行、社會資金都將參與其中。構、穩定總需求,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郭曉蓓認為,展望2020年,基建投資增速有望緩慢回升,託底穩增長。財政政策繼續加力提效,專項債可用作重大項目資本金以及基建項目審批加速,貨幣政策保持鬆緊適度,均對2020年基建構成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