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四年四大選 歐洲政體何以紛亂?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以色列大選塵埃落定,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所領導之利庫德集團(Likud)與由前參謀總長甘茨(Benny Gantz)所領導之藍白黨(Blue and White)將分別獲得31及33席,右翼與中左兩大陣營均未能取得過半數議席,無法突破4月大選後出現之懸峙僵局,兩邊陣營勢必於組閣再來一番討價還價,最終是否可以組織政府仍是未知之數。地中海另一端之伊比利亞半島上,同樣懸峙已久的西班牙國會再遭解散。首相桑切斯(Pedro Sánchez)於4月大選以來多次嘗試組閣不果,宣布四年內第四次舉行大選,以冀突破僵局。

西班牙會否重蹈以色列覆轍,答案似乎已寫在牆上。目前民調看來,桑切斯所屬之工人社會黨雖然獨領風騷,但離獨自組織政府之過半數議席仍有一段距離。事實上,西班牙自1970年代民主化以來,中左社會黨與中右人民黨兩大政黨輪流執政之局面,在近年逐漸分崩離析。自2008年金融海嘯引致歐債危機以來,批判資本主義、挑戰政治建制的左翼民粹政黨「我們可以黨」(Podemos)迅速崛起,挑戰把持政局多年的建制精英。加上經濟危機令國內的分離主義運動復興,地方小黨影響力增加,加速了政局碎片化。同一時間,西班牙民族主義者反撲,造就親歐自由派公民黨(Ciudadanos)及右翼民粹之聲音黨(Vox)冒起,令國會內政見兩極的政黨林立,組織聯合政府殊不簡單。

西班牙看守首相桑切斯未能拉攏其他政黨籌組聯合政府。(Reuters)

同樣局面亦出現於地中海中央的意大利。總理孔特(Giuseppe Conte)上月被其執政盟友右翼民粹聯盟黨逼宮,內政部長薩爾維尼(Matteo Salvini)辭職圖拖垮政府另行大選,另一執政黨五星運動黨最終得到中左之民主黨支持組閣,方避免另一場大選。不過同時間民主黨元老前總理倫齊(Matteo Renzi)卻宣布退出日益左傾的民主黨,另組「意大利萬歲」(Italia Viva),冀以中間派路線吸納原本傾向民主黨或在前總理貝盧斯科尼(Silvio Berlusconi)領導之中右意大利力量黨(Forza Italia)沒落後失去選擇的中間選民。事實上,與西班牙同為「歐豬五國」的意大利在歐債危機下也出現一股反建制的民粹風潮。五星運動黨為類似西班牙我們可以黨的反建制、反精英民粹政黨,右翼反移民的聯盟黨則類同西班牙的聲音黨。西班牙建制政黨相對堅實,意大利兩大民粹政黨則早於去年便勝出大選,組織歐盟首個民粹政府。

舊有政治格局分崩離析之現象,不限於地中海畔的「歐豬」國家。法國長期執政之中右及中左政黨皆大幅衰退,其候選人無法晉身2017年的總統大選次輪選舉,反而由新興的親歐中間派馬克龍惡鬥疑歐的右翼國民陣線瑪琳勒龐(Marine Le Pen)。德國兩大老牌政黨基民盟與社民黨亦在選舉中連番受挫,其支持度也不斷遭左翼的綠黨及右翼反移民的另類選擇黨蠶食。英國則有法拉奇(Nigel Farage)領導的脫歐黨以及力主再辦脫歐公投的自民黨聲勢上揚,由強硬脫歐派約翰遜坐莊的保守黨,爆發了歷史罕見的退黨潮,對這個歷史最悠久的政黨來說,無疑是極大警號。

在意大利大選中,右翼勢力抬頭,執政民主黨慘敗收場,黨領袖倫齊(Matteo Renzi)在新政府組成後辭任黨魁。(路透社)

從地中海東至西、歐洲大陸抑或外島,懸峙國會、政黨分裂、選民迷失,其原因及歷史背景雖然各異,但運行二百多年的西方民主政體正處於大變局,卻已無可置疑。這可歸咎於民主政體中簡單多數決的原則,無法解決社會意見紛紜、複雜多變之本質。此點於貧富差距愈來愈大,資訊革命下民眾接收資訊方式愈來愈不同所造成之兩極化的社會下更為明顯。當社會意見去到非此即彼之兩極時,要達成共識,推動政策,甚或組織政府,都比昔日吃力。而社會貧富懸殊之成因,也可追溯自全球化的新自由主義思潮下,政府權力愈加縮小,企業相反則愈加膨脹,甚至反過來影響政策,亦令政黨跟平民愈來愈脫節。近年一股反建制的民粹力量在各地興起,豈是偶然?

舊制度崩壞了,新的制度卻未出現。桑切斯破釜沉舟,期望藉四年內舉行第四次大選解決西班牙困局,自是奢願。另一邊廂,因其致力改革意國政治的雄圖大略及衝勁而被喻為「破壞者」(rottamatore)的倫齊,期望複製馬克龍模式,在民粹風潮中殺出一條親歐中間派的康莊大道,似乎亦未如理想。約翰遜在脫歐的亂攤子中作繭自縛,或要再申請延遲脫歐。而歐洲雙核德國與法國在2021、2022年的兩場大選,將再一次受民粹力量挑戰。德法的穩定勢必影響歐盟往後的發展,為政者要緩解社會對執政精英的不信任,便必須對症下藥,反思資本主義弊端,切實解決貧富懸殊及社會不平等之問題。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是西方民主制度自我修正及革新的考驗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