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修繕校園事小 重建信任事大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踏入1月,大學陸續開學。去年底大學慘成反修例衝突風眼,學術殿堂被稱為戰場,不少大學校園變得瘡痍滿目,新學期大學管理層的要務,莫過於帶領學校再回正軌,以及保護校園以免再遭衝突波及。個別大學在校園加裝閘機管制出入,縱或能加強保安和保護校園,但校方應明白更重要的責任在於重建信任及教導學生。

自「中大攻防戰」、「理大圍城」等衝突,數間大學的校園經歷嚴重破壞,學校更提早結束學年。受創甚深的大學重建校園,避免類似事件再度發生。鑑於去年大學衝突頻見校外人士身影,大學管理層戒備外來的「滋事份子」,多間大學陸續採取更嚴格的保安設施,例如於校園各出入口派駐保安,檢查師生身份證明文件及為到校訪客進行登記,部分院校甚至於校園範圍中圍上鐵板及設置水馬。

開學在即,理工大學更於主要出入口加裝鐵閘與閘機,進一步加強進出校園的管制;浸會大學緊隨其後,除了正安裝類似裝置外,更將實施新的訪客登記制度,要求訪客須事先上網登記到校手續,未有登記者則須由大學職員帶領到校門登記,方能進校。

理大在近暢運道正門位置加設入閘機,加強出人管制。(理大校董李傲然提供)

校園須兼顧保安與開放

一方面,各大院校嚴陣以待,務求保障新學期運作暢順及確保學園安全,不無道理。除了大學管理層外,公眾亦期望大學可重返正軌,恢復其生產知識、傳道解惑的應有功能,而非再被政治風波「騎劫」,甚至因為衝突而癱瘓。但另一方面,佈防過重有可能矯枉過正,影響學生校園生活之餘,也損害大學應有功能。例如理大校園Z座有近8,000平方米的公眾休憩用地,地契規定公眾必須可達,並須於每日早上7時至晚上12時開放,加裝閘機無疑將阻礙公眾人士進出,被質疑有機會違反地契,地政總署亦稱將與校方跟進,可見做法不無爭議之處。

八大受公帑資助,即使普遍範圍不如理大Z座般具明文規定,大學校園亦應盡量對外維持開放,容讓公眾進入、甚至使用部分設施。大學為獨立自主的法定機構,具管理校政的自主權,自然有權決定開放校內設施、空間予公眾使用,但在過去本地大學一般均秉持高度開放的原則,除了舉辦無數開放予公眾參與的學術講座及研討會,校內公共空間大致上亦開放予公眾逗留及休憩。保安需要及校園開放兩項原則,校方須小心平衡。

師生首要重建關係

更重要的是,校園保安只是大學開學的其中一項挑戰,而且是較次要的工作。正如我們早前曾指出,當社會部分年輕人走上犯法歧途,師長責無旁貸。在反修例示威中,有大學生採取激進手段,大學師長有無可推卸的責任。誠如中大周一(1月6日)復課當天,校長段崇智向師生發信指出,「除了修繕基礎設施,眼前更大的挑戰是重建大學成員、夥伴及不同持分者之間的信任」,當社會深陷政治衝突、大學生投身社運,師長如何聆聽他們的需要,引導他們成熟地處事,方為當前更重要之事。校方若然只知增強校園保安,甚至被視為過於強硬,我們又如何能期望他們能重建與學生的關係?

反修例風波持續至今,社會衝突何時休止無人得知。但真正的「止暴制亂」並不可能來自執法,而是需要社會的討論、了解及重建信心,大學在此理應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凡年輕人的行徑皆擁抱,或以強硬態度對待所有參與社運的年輕人,兩者皆是過猶不及,均無助社會重新出發。比起修繕校園和加強保安,化年輕人的躁動為推動社會改變的動力,是當下香港更需要做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