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劏房戶會否成為疫情最大受害者?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青衣長康邨爆發「同樓傳播」,水渠播毒的問題引起廣泛關注。公共屋邨尚且出現危機,舊樓、劏房等便更值得憂慮。現時接近9萬個劏房單位,料有不少水渠亂鋪、不符合衛生標準,可能成為疫症於社區爆發的溫床,政府實在不容掉以輕心,應盡快跟進劏房所涉的衛生危機。

2003年淘大花園爆發沙士(SARS)傳染,329名居民受到感染,42人死亡,大廈採用的U型聚水器是疫症爆發的問題所在。理論上,U型聚水器為大廈污水管與室內水管的屏障,透過家居每次用完的污水,可自動注入U型聚水器內,藉此阻隔臭味及防止昆蟲通過水管進入室內。惟據當時調查指,當聚水器乾涸,便會導致室內與主污水渠失去屏障,當廁所抽水扇啟動時,所造成的氣壓差異便會將病毒抽進室內。

周日(10日)青衣長康邨發現「同樓傳播」, 政府周一凌晨宣布本港第42宗新型肺炎個案,患者與第12宗個未同為該邨康美樓住戶,惟兩者樓層雖相距十層、卻同屬同一座向的07室單位,故在安全起見緊急疏散近百名居民,事件引起公眾擔心「淘大2.0」是否已經上演。當局在初步調查後,發現病毒傳播應與個別單位改裝座廁排氣管有關,稱未必為系統性問題,但明顯大廈的排水、排氣設計,仍為新型肺炎傳播的關鍵之一。

劏房群實為計時炸彈

公屋戶改裝排氣管相信是個別例子,但舊樓、劏房等建築物標準參差,很可能成為播毒的溫床。以水管設計為例,雖然目前大部分劏房均具獨立廚廁設計,但劏房之間卻是「多渠互通」,造成病毒傳播風險。據香港持牌水喉匠總會總技術主任戚德明走市區多個劏房視察的經驗,不少單位的地台去水渠均無安裝U型聚水器,甚至沒有安裝反虹吸喉。而在「一劏幾」的劏房中,他發現只有接近主喉的位置設U形聚水器及反虹吸喉,個別劏房之間卻無獨立隔氣裝置,故不時有臭氣及污水倒流的問題。最近針對水渠傳染問題,一般市民尚可以灌水方法保持U型聚水器濕潤預防,惟劏房居民卻不能照辦煮碗,可見疫症傳播風險之高。

葵涌劏房居民大聯盟發表調查,指有六成劏房戶擔心高密度的居住環境會更容易染病。 (黃文軒攝)

另外,劏房一屋多伙住戶密度極高,惟礙於原來單位窗口數量有限,故分間房間的窗戶亦相當少,甚至有「黑廁」的設計,即廁所並無窗口,只能依賴靠抽氣扇通風。有專家認為,密閉的浴室容易形成負壓環境,一樣會像乾涸的U型渠般造成「煙囪效應」,將喉管的水氣抽進室內。由此可見,如有個別劏房住客染病,「攬抄」的機會實在堪虞。

不少業主為節省成本,遂以直喉取代U型聚水器以減少工序。雖則根據《建築物條例》,屋宇署若接獲排水系統欠缺U形聚水器或隔氣彎管的舉報,可更求業主糾正,但問題是水渠一般深入地台、牆內,住客一般難以察覺。再者,即使不說劏房戶,一般住戶普遍缺乏建築物及水渠鋪排的相關知識,即使住戶能夠眼看水渠鋪排,亦難以辨識有否問題。

政府須與地區組織緊密合作

劏房危機四伏,隨時引致大規模疫症爆發,更不用說內部居住着不少基層市民,他們的防疫能力、知識本已有限,基層劏房戶或許已憂心忡忡。政府必須與地區團體緊密合作,除了優先為劏房戶提供防疫物資外,更須做好教育工作,多加提點劏房戶所能做到的預防播毒措施,例如長期蓋好馬桶、不應長開抽氣扇等。更重要的是,政府應藉與地區團體與劏房市民的網絡,安排家居水渠常出現臭味、漏水問題的住戶接受室內結構檢查,必要時須疏散具迫切危險的住戶及其鄰居,並須為他們提供短期安置,其間亦須要求業主從速改善問題,盡快杜絕播毒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