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圍食環街市】天福路建上蓋起「空中街市」 南北居民皆不便

撰文:柯詠敏
出版:更新:

2018年10月,《施政報告》落實在天水圍興建公營街市,選址定於天水圍港鐵站對出的天福路路段。政府建議於道路上蓋或興建車站廣場設置街市。同年十月,元朗區議會通過「支持道路上蓋方案」,意即於天福路加建上蓋,與天水圍西鐵站同層,並以行人天橋接駁。
天水圍街市討論將近十年,彷似終見曙光;但民間團體質疑選址未能惠及南北的居民外,過程更缺乏公眾諮詢。團體於過去兩個月進行問卷調查,並於日前(13日)舉行居民大會,聆聽街坊對新街市的意見。天水圍社區發展陣線組織主任楊健濱稱,新街市檔數仍然不足外,希望當局能興建臨時街市作過渡。

天水圍社區發展陣線組織主任楊健濱希望政府能由下而上,聆聽居民對天水圍街市的意願,並促請興建臨時街市。(柯詠敏攝)

爭取天水圍食環街市關注組(下稱:關注組)於過去兩個月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居民對新街市選址的意見及購買習慣。團體收集到512份問卷,發現僅約兩成受訪者表示會經常幫襯新街市,原因是地點離屋企太遠。此外,調查指有近五成人認為天秀墟適合興建公營街市或臨時街市。

縱然調查結果反映居民希望於天水圍北部增設公眾街市;但於去年十月,元朗區議會已通過於天水圍天福路(即天水圍西鐵站附近)興建公營街市,並計劃以「道路上蓋」方案興建——道路中央分隔欄建造的樑柱支撐,整層橫跨天福路上,與港鐵西鐵線天水圍站票務大堂同層,由行人天橋可以直達。「道路上蓋」方案將提供100個檔攤,但至今只是初步階段,施工時間表、營運模式等仍懸而未決。

「道路上蓋」方案將提供100個檔攤,但有居民擔心檔攤數目太少,未能滿足當區需要。(區議會文件)
新街市選址位於天福路,即天水圍西鐵站旁,有不少婦女指路程遙遠不夠便利(余睿菁攝)

南北都要有街市

天水圍「捱貴餸」問題漸露曙光,但民間團體批評政府於商議街市選址時忽視居民的意見,從來沒有經過公眾諮詢,並對新街市選址甚有保留。關注組及天水圍社區發展陣線日前舉辦居民大會,希望聆聽街坊的意見。

天水圍以天華路作界分為南北,街坊琴姐居於天水圍南面,她強調南北應各有一個街市。現時新方案的檔數少,擔心影響人流。她補充若日後新街市的生意欠佳,將來於北面興建新街市的機會更微。此外,她認為現時居民對選址並沒有沒有話語權,「街坊爭取了十多年,中間舉行了諮詢會,當中沒有提及現時新方案的選址,究竟政府有沒有聽取我們的意見?」

有居民想了解新街市會否率先給小販競投。(柯詠敏攝)

倡政府恢復街市規劃準則 

天水圍人口約有30萬,區內現時有四個領展街市,一個房署外判街市。天水圍社區發展陣線組織主任楊健濱稱,早年位於天水圍南面的天耀街市結業後成為領展商場;北面的天澤街市經裝修後縮減至一層,區內買餸的選擇有限,導致物價高漲。

他補充,新街市的檔數約有100檔,與元朗大橋街市的300檔相比,相差甚遠。監察公營街市發展聯盟發言人陳淑淇指,<規劃標準與準則> 列明街市的數量應按人口比例而決定,但政府於於2009年取消有關街市的規定。「以前的標準是一萬人約有40至50檔,以天水圍的人口應有一千多檔,所以起碼興建兩個街市才能滿足當區的需要。」

昨晚舉行的居民大會約有80至100名市民參與,對新街市及天水圍現況表達意見。(柯詠敏攝)

街坊爭取公營街市十年,方案才剛有定論,楊健濱指現時政府還未落實施工時間表、營運方案或檔攤入場門檻等細則,預計離落成時間尚有六至八年,他促請政府先興建臨時街市,舒緩居民「捱貴餸」的問題。「居民屬意天秀墟,之前天秀墟也有檔口售賣冰鮮肉,這並非不可行。」

食環署街市特別職務總監陳加業回應指,天水圍新街市尚在起步階段,施工時間表、入埸門檻等仍未有詳細資料,但會藉是次機會聆聽居民意願。

新街市選址位於天福路,即天水圍西鐵站旁,有不少婦女指路程遙遠不夠便利。(區議會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