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文革】理想主義過了頭 可以很危險

撰文:余偉邦
出版:更新:

毛澤東發動文革距今雖已半個世紀,但本月初人民大會堂一場紅歌會所引發的風波,說明文革仍是觸動人心的議題。然而,正如文革研究權威馬若德(Roderick MacFarquhar)所言,在中國「或許人們沒有完全遺忘文革,但文革也絕不是他們腦海中的頭等大事」。中國的歷史發展軌跡已踏上截然不同的道路,當年能夠引發文革的獨特歷史時空亦不復存在。不過,文革的慘痛歷史亦提醒了世人,當理想主義過了頭,變成極端主義,確實可以很危險。

近日內地有關文革五十年的討論逐漸增多,就如內地《環球時報》所說,「其中一些尖銳的觀點相互對立」,有一部分人主張重新評價文革,認為文革有反官僚、反腐敗的正面價值,並且舉證文革期間衛星上天等成果;另一派則強調重新全面反思文革,否則文革有可能捲土重來。然而,說中國社會對「文革是一場浩劫錯誤」的共識變得模糊,恐怕也有誇大之嫌。

有人懷念 不等於想文革重演

馬若德認同,當前中國確有人懷念毛澤東甚至文革,「因為他們覺得那時候沒有腐敗,毛澤東很英明,大家一起窮,也沒有收入差異。還有一些知識分子覺得,如果要擺脫官僚制度,需要借用一些文革中的手段,削弱官僚權力、打擊腐敗。但如果問人們,你想看到紅衛兵在街上武鬥、襲擊公民麼?我想他們很可能會說不想。全國上下從領導人到絕大部分群眾,沒人想看到文革重演。」在他眼中,當日薄熙來大搞唱紅打黑,與企圖重演文革也完全無關。「我認為薄熙來是純粹的機會主義者。」

誤解文革 並非純粹權鬥

每當提及文革,很多人聯想到的都是權鬥。然而,馬若德最近接受《紐約時報》專訪,談到人們對文革最大的誤解時,卻指出文革並非一場純粹的權力鬥爭,「如果文革僅僅是一場權力鬥爭,毛澤東早在1967年2月就會結束文革,因為那時劉少奇已經倒台。但事實是文革在1967年才真正開始,因為那時它才開始波及北京之外的省市。毛澤東借文革之機除去了領導層中在他看來欠缺革命性的領導人。但是這些人倒台後文革仍舊繼續,這說明毛澤東是真心希望實現讓全國上下鬧革命這個瘋狂的想法。」

馬若德指出,在毛澤東看來,1949年以後建立的國家機器,已經成了壓迫人民的東西,周恩來、劉少奇發展經濟的道路,在他看來也是對社會主義的偏離,發動「文革」的一個目的,就是要把壓在人民頭上的官僚機器打碎。

打碎官僚機器 刺激歐美社運

事實上,在文革爆發初期,美國一些左翼青年和學者都曾經以為這是一場「偉大的民主運動」。引用馬若德的說法,1966年的越戰愈打愈烈,很多美國年輕學者都對華府很不滿,覺得美國的問題,就是華盛頓作為官僚機器,可以輕而易舉地壓迫外國人民。「當他們聽說了文革,有個領導人嘗試擺脫官僚體制,毛在解放人民,那麼為什麼這裏就不行呢?」

某程度上,毛澤東發動文革,實際是刺激並啟發了歐美之後的左翼社會運動,包括愈益壯大的美國反戰抗爭,還有1968年的法國學生運動。當然,隨着文革結束,殘酷批鬥殺戮的真相曝光,大家也終於了解到,這是一場何等慘烈的政治運動。

毛澤東的理想主義實驗

美國社會學家費因(Melvyn L. Fein)在其著作《The Limits of Idealism》中指出,理想主義者的特徵,通常不僅是渴望得到權力,還極度忠於一個願景,毛澤東一再以行動說明,他就是這樣的人。

毛澤東「真心地想追求其共產主義理想,相信它理論上可給所有人帶來平等與繁榮」,並樂意為此冒險,採取種種從未試驗過的策略。「若說機會主義者會隨手拿起任何用得着的手段、獨裁者會強推任何歷史證明過能夠成功的東西,毛澤東則會抓着一些理論上有可能的東西去試。」

想像代替了解 青少年入歧途

正是這樣的思維促使毛澤東發起文革。「對於毛澤東來說,官僚機構山頭林立爭逐權力,已背離了他的革命理想。不是說過共產主義是要讓人民當家作主嗎?農民不是應該操縱自己的命運嗎?現在那些對他們指手劃腳的人,都是階級敵人,需要整治,他們要接受再教育,了解勞動的美好,如有必要,更應派他們去農鄉,重新認識共產主義對體力勞動的重視。」

文革中,毛澤東成功利用了年輕人自小以來對他的崇拜,號召大批年輕人參與,「畢竟青少年本來就是天生的理想主義者。他們未明白成人世界的複雜,卻急於留下他們的足印。由於不明白問題真正所在,於是,他們就依賴自己的想像,以及他們眼中的前輩去指引。這就令到一切簡單得多了。明顯地,只要是正確的東西,就對所有人都適合、全世界也必須對之服從」。於是,紅衛兵出現了,他們衝擊官僚機構的結局是災難性的,有些人更趁亂公報私仇。

回首過去百多年,中國一直尋找方法踏上現代化之路,引用已故著名社會學家摩爾(Barrington Moore)的觀點,1949年中國走上社會主義之路,並非歷史偶然,而是有着社會結構性的原因。為了實現心目中的理想現代化模式,毛澤東展開一系列愈走愈左的社會改造實驗,然而文革帶來的災難,說明此路不通,促使中共改走截然不同的改革開放之路,去實現現代化。在這條道路上,已不復存在可以催生出文革的社會歷史條件。

馬若德坦言:「歷史上沒有哪個大國領袖會像毛澤東一樣發動社會去攻擊自己的政黨,中共已從文革中得到深刻教訓,未來領導人不會再重蹈毛的覆轍」。然則,文革還可以給世人留下什麼教訓呢?「當理想主義變得太條教化時,看來真的可以相當危險。」這就是費因給出的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