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扭工字塊擺放惹爭議 姚松炎:只能協商不可訴訟

撰文:王潔恩
出版:更新:

港珠澳大橋通車在即,惟大橋東西人工島防波堤疑似崩塌,近日網上更流傳圖片,顯示漲潮淹沒了大部份扭工字塊。土木及結構工程師蘇耀坤表示,現時扭工字塊排列上向下扣,使扭工字塊容易被沖散,他坦言:「肯定是崩塌,而非隨機擺放。」環保觸覺總幹事譚凱邦要求路政署進一步交代圖紙及科學證據,以證明設計合符標準。
房產發展研究中心創辦人姚松炎稱,粵港澳三地協議訂明,若三地政府出現分歧或爭議,須透過協商處理,不得啟動訴訟程序。

譚凱邦(左)要求路政署進一步交待圖紙及科學證據,以證明設計合符標準。(梁鵬威攝)
美國維珍尼亞州的人工島外圍放置整齊大石。(王潔恩攝)

譚凱邦指出,網上流傳的退潮照片顯示,扭工字塊凌亂分佈,部份位置密度較高,與大橋管理局所說的「隨機」放置有所出入。 另一張相片顯示,扭工字塊在漲潮的情況下,大部份被水浸沒,防坡提露出缺口。雖然路政署工程師指人工島可抵擋300年一遇的海浪,惟譚凱邦指出,普通天文漲潮已淹沒大部份扭工字塊。他認為,相關說法難以令人信服,但署方卻沒有提出證據。「完全無任何科學證據,我們認為是空口講白話⋯⋯連抵擋普通漲潮也不行,怎抵擋300年一遇的海浪?」

譚凱邦又引述國際例子,稱美國維珍尼亞州的人工島同樣位於外海,但島四周設有特別大石,前方大石數目更刻意增多,質疑惟港珠澳大橋人工島防波堤「隨機放置」及散亂的做法,「美國會出現颶風,香港會有颱風,情況其實好似!」他又指,丹麥及瑞典之間有一道相連的橋樑,而日本東京亦設隧道及人工島,惟四周均放置整齊大石。

工程師:肯定是崩塌

土木及結構工程師蘇耀坤指出,根據網上圖片顯示,即使當時漲潮的水位並非最高,但扭工字塊已被水浸沒,他又指,扭工字塊落在水底,浪仍可在水面前進,質疑未來可如何抵浪。

他又指,現時扭工字塊排列上向下扣,使扭工字塊容易被沖散,而正常做法則為左右環扣,「肯定是崩塌,而非隨機擺放。」他又指,扭工字塊由東人工島一直散開,足可見水流方向,故不應為「隨機擺放」。

蘇耀坤(右)指,扭工字塊由東人工島一直散開,足可見水流方向,故不應為「隨機擺放」。
姚松炎稱,粵港澳三地協議訂明,若三地政府出現分歧或爭議,須透過協商處理,不得啟動訴訟程序。(梁鵬威攝)

協議質疑不符國際慣例

房產發展研究中心創辦人姚松炎指出,三地協議訂明,若三地政府出現分歧或爭議,須透過協商處理,不得啟動訴訟程序。他表示,按照一般程序,一般會加入調解及訟裁制度,並由獨立第三方處理爭議,他又指,香港政府有份出資,惟連設計及標準亦不知,政府亦不能明確交代,質疑相關做法不恰當。

新民主同盟立法會議員范國威表示,大橋造價達381億人民幣,當中157.3億由三地共同注資,香港及內地出資比例分別為43%及44%,理應「平起平坐」,惟港珠澳大橋管理局主要成員均為內地官員,質疑香港政府無就三地協議及管理局架構中,爭取香港合理的話語權。

他指,已要求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就事件召開特別會議,而路政署應與委員到現場視察,大橋管理局亦要交出證據。此外,未來財委會審議大橋超支撥款時,他亦會要求政府就人工島結構、協議及保養責任作出交代。

港珠澳大橋人工島疑似出現「崩角」事件引起社會關注。(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