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樓悲歌】青年為保申請公屋資格拒加薪 公屋聯會:青年向下流

撰文:勞敏儀
出版:更新:

不少年輕人有「置業夢」,但面對樓價高、上公屋又遙遙無期,難免感沮喪。有關注團體指出有不少「上樓悲歌」,有青年為求上樓,要求上司不要加薪,以免超額而衰失申請資格;而在目前計分制下,單身青年隨時等到中年後期才有望上公屋。
團體建議恢復首次置業貸款計劃及增加「白居二」單身人士配額比例等,幫助青年解決住屋問題。

關注青年住屋聯席提出11項優化置業措施及優化租住房屋措施,希望完善青年住屋政策,緩和青年「上樓難」的怨氣。(勞敏儀攝)

公屋聯會聯合15個青年團體成立「關注青年住屋聯席」,目標是關注青年住屋問題,聽取青年人聲音,並向青年發展委員會提出多項優化房屋政策建議。

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表示,不少年輕人在18歲未讀完大學時,已開始申請公屋,希望輪候到上公屋時,可獲得綠表資格,再申請資助房屋,反映他們對「安樂窩」的需求仍大,但面對私人樓價高企,選擇以較迂迴方式增加住屋選擇。他又指,過去有年輕人希望上司不要加人工,以免影響申請公屋的分數,慨嘆「青年人不但無法向上流,甚至向下流」。

招國偉(右)認為目前公屋計分制對青年不公平,令上公屋遙遙無期。(勞敏儀攝)

促「三年上樓」承諾政策降至35歲起

招國偉指出,目前非長者單身人士輪候公屋是透過「配額及計分制」,而非平均輪候時間,若18歲開始申請,以零分計算,上公屋遙遙無期,認為應訂立路線圖,把平均輪候三年時間逐漸擴展,為單身年輕人提供上樓願景。聯席建議,先把45歲或以上,以及其後的35歲至45歲非長者單身人士,陸續恢復「三年上樓」承諾,縮減非長者單身人士的輪候隊伍。

為了優化青年人住屋政策,「關注青年住屋聯席」提出多項建議,包括恢復首次置業貸款計劃,設定每年名額約1,000個,並加入嚴格轉售限制,設立不少於10年樓宇轉售期,減低單位投機炒賣情況;又建議增加「白居二」計劃單身人士配額比例,由家庭與單身人士的配額「9:1」,調整至「8:2」或「7:3」。

關注青年住屋聯席召集人藍偉良表示,「白表居屋第二市場計劃2018」收到逾6萬份申請表,當中近6成為單身人士申請,但2,500個名額中只撥250個名額給單身人士,認為調高單身人士配額比例可回應年輕人的置業需求。
 

聯席提出多項建議,包括恢復首次置業貸款計劃,助年青人「上車」。(資料圖片)

建議推首置地皮

關注青年住屋聯席其他建議還包括提高青年核心家庭居屋揀樓優次,放寬首次置業人士按揭成數、引入首次置業人士為對象的賣地條款、出租未補地價的資助房屋予年輕人、 向輪候公屋的申請者提供租金津貼等,多管齊下化解年輕人「上樓難」的怨氣。

聯席今後也會陸續邀約中學及本地大學代表,與中學生及大學生面對面交流香港土地、住屋問題等、約見身兼青年發展委員會主席的張建宗,提出優化青年住屋政策的建議、發動網上簽名要求政府正視青年住屋需求等。

現時單身人士的每月最高入息限額為11,540元,總資產限額則不可超過24.9萬元。對於大部分年青人來說,銀行儲蓄不超過25萬元,這個「目標」不難做到,但若然月入上限只得1.1萬,相信很多大學生一畢業就已被「取消資格」,根據統計署2017年的數字,20至29歲的女性及男性,月入分別有1.3萬元及1.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