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導演黃肇邦:《有敬》比《伴生》令我反思更多生命意義

撰文:陳運濬
出版:更新:

獲得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年度推薦電影,由黃肇邦執導的紀錄片《伴生》,戲中展示子女照顧老邁父母的枷鎖,引起不少觀眾反思及討論,黃導的另一短片《有敬》同樣記錄一個老人家生命最後旅程,只是今趟主角的前路只有一人,舉目無親,無人延續後代,她的生命價值是否就有此不同?黃肇邦透過鏡頭,再一次帶領觀眾感受生命的意義。

繼《伴生》後,黃肇邦的作品再次抛出「長命百歲是否就是福氣?」(《有敬》劇照)

《伴生》剛獲得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年度推薦電影,緊接黃肇邦推出他另一套執導的短片《有敬》,作品更有份入圍第廿二屆ifva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比賽。故事主角朱有敬104歲,本身工作是名馬姐,因為行動不便,退休後30年只能留在療養院,無家無兒無女的她,縱使有一名牧師作監護人照顧,療養院亦有院友陪伴,但信奉基督教的有敬,依舊抵受不到長命百歲的痛苦和寂寥,孤身面對生命最後旅程的她,不時問天主,為何還不帶她離開世界,要她承受痛苦。可惜天父的沉默,只能叫她繼續等待,她更反過來認為,是否禱告得太多,激怒了天主。

比起《伴生》四位主角,孤身面對人生最後旅程的有敬,也許為觀眾帶出更多生命的反思。(《有敬》劇照)

《有敬》原本為《伴生》的第四個主角,同樣是講述老人家生命最後旅程,同樣希望觀眾以此了解生死,但黃肇邦決定將有敬的故事分拆作獨立短片。黃導出席分享《有敬》映後分享會就表明,《有敬》比《伴生》的四位主角,令他反思更多生命的意義。「兩套作品內裡講生死,以及講照顧者和被照顧者的內容,其實給予觀眾的反思都是相通相若,但《有敬》對生命價值的探討,比《伴生》更加多,《伴生》教曉我如何處理照顧者與家人間關係,但《有敬》則教曉我更多生命的意義,給予我更多的反思。」賈樟柯的《山河故人》中有一句對白:「每一個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也許黃導所指有敬的生命探討引出更多反思,就是人一生終歸只有自己一個人面對生命。

有敬也許到離開的一刻都未知自己的生命價值,或許如黃肇邦所說,這是一個未知數,有敬不知不覺間影響着周圍的人,包括看過這短片的觀眾。(《有敬》劇照)

短片最後一幕,是有敬婆婆,出席完牧師女兒的婚禮,回程時坐在車上一個大頭鏡頭。分享會中有觀眾好奇問到,導演有何意思想表達。黃導回想拍攝婚禮時候,見証104歲老人家祝福新人,感覺很震撼,她用生命表現出對所有人的關愛,他指最後一個畫面,有敬依然未知她的生命可以走到幾遠,有敬亦未了解過她自己的意義和價值,但也許生命本身就是一個未知數。「無論你的一生有多長短,它然依是繼續存在,他的價值永遠是個未知數,這是我透過今次拍攝領悟的結果,故決定以此鏡頭作結。」

《有敬》於3月初舉行三場放映會,入場人數接近1000 人,黃導指正努力為影片開拓更多社區放映,希望讓更多人欣賞到,有興趣的觀眾,或可到《伴生》專頁留意放映消息。

導演黃肇邦早前出席《有敬》映後座談,與觀眾交流拍攝該紀錄短片時的感受。(陳運濬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