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中國口罩生產被指陷「卡脖子」 學者反駁:不符現實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持續在全球蔓延,全球都對中國生產的醫用物資有極大的需求。然而中國國內卻出現一些「中國製造口罩、呼吸機等的技術被『卡脖子』」的悲觀論調。
內地經濟學者杜建國今天(29日)在微信公眾號「科工力量」上刊文駁斥「熔噴頭不能國產化」、「呼吸機核心器件難實現國產替代」等說法,指出這些「炮製」的「中國被卡脖子」論是多年積累的謬誤。作者認為,輿論長期落後於現實,正對中國造成危害。

文章稱,熔噴布是製造口罩尤其是醫用防護級N95防護口罩的原料。疫情爆發後,中國的中石化、中石油等化工企業,迅速克服技術障礙,建立生產線,短短時間就讓中國成為全球毫無爭議的熔噴布主要供應國。但此時卻有人要求中國對此「憂慮」和「反思」,在他們看來,中國的熔噴布產能不但不值得高興與自豪,反而暴露了中國製造的問題。

▼內地口罩市場一度供應緊張 原因在熔噴布?▼

+4

文章指出,例如熔噴布生產所用的熔噴頭,被指「不能國產化」、「依賴進口」,但熔噴布生產大戶——中石化的儀征化纖與燕山石化的多條生產線上的熔噴頭,幾乎全都是國產的。至於呼吸機被指「生產遭遇關鍵元器件瓶頸」、「元器件依賴進口」,但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一研究所(以下簡稱21所)下屬公司僅用3天技術攻關,就讓呼吸機裝上了國產小電機,經測試各項指標全部達標。

文章寫道,毋可否認,有些產品中國目前還生產不了,中國工業再強大、成長再快,也依然有不如人的地方,比如大型噴氣式發動機、最精密的光刻機等,但是再怎麼努力也造不出來的產品,目前恐怕已經很少了。

文章認為,現在是全球化時代,生產商一般從全球採購零部件以節省成本。術業有專攻,有些部件已經由某些企業生產了,且該產品市場容量有限,其他企業統籌考慮,就沒必要加入這一領域參與殘酷競爭,這是很常見的現象。因此,不能簡單地把使用進口產品等同於被國外「卡脖子」了。

文章強調,本來全球都在肯定中國工業或製造業在疫情期間的優異表現,可是中國國內卻仍有很多「卡脖子」聲音。但這種「中永輸、洋必贏」式的論調在疫情期間出現,一點也不意外,因為多年以來,中國輿論場上就一直充斥着「核心技術被卡脖子」之類的說法與報道。

文章最後指,這種自虐式的「卡脖子論」,與其它類似觀點一起匯成了中國經濟與製造輿論的無端質疑,也帶來了一些實質危害。輿論指責中國發展只有速度沒有品質、粗放低效,從而抹殺了中國的成功經驗,削弱了原本就極其脆弱的自信,有可能令中國產生偏離甚至拋棄原本成功做法的危險。

(微信公眾號「科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