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有話說】失去歐盟約束 英國恐更受制於美國

撰文:蕭予
出版:更新:

四年過渡期結束,歷經9個多月的談判,歐盟與英國終於在2020年12月24日達成
「分手協議」。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舉行記者會,宣布正式與英國達成歐盟-英國貿易與合作協議,約定2021年1月1日,英國結束「脱歐」過渡期後的歐英歐關係。這意味着,英國正式離開歐盟單一市場和關稅同盟,徹底脱歐。圍繞英國脱歐的相關問題,《香港01》採訪了中國人民大學歐盟「讓·莫內講席」教授兼歐盟研究中心主任王義桅。他認為,目前這份脱歐協議是為止損,但絕對稱不上是一個好的結果。

01:英國脱歐終於達成了協議,避免了明年起硬脱歐的情況,雖然說從一開始的強硬立場到這份協議出爐,英國一路妥協,基本放棄了最初「保留在歐盟單一市場的大部分好處而不承擔任何歐盟義務」的立場。這側面說明一個事實,英國脱歐是民粹運動的結果,傷害的是英國的利益。但從目前這份協議來看,實現了零關稅、零配額的自由貿易協定在脱歐已是既成事實下是一個相對不錯的結果。你對這份協議有和評價?

王義桅:這份脱歐協議是止損,避免出現最壞結果,但絕對不是一個最好的結果,甚至不如硬脱歐。英國現在完全被剔出單一市場和關稅同盟,英國與歐盟的關係現在已經與加拿大和歐盟的關係差不多。

英國以為離開歐盟之後會很好,但事實不僅並非如此,而且可能還會有嚴重的後果。第一,法、德會進一步做大,英國脱歐之後法國是唯一的核大國,歐盟裏面唯一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以前歐盟的法律還能約束英國,英國脱歐之後,反而更容易被美國利用,一個缺乏約束的英國,會通過更加冒險的舉動來尋找存在感。

雖然約翰遜(Boris Johnson)看起來很強勢,但實際上英國已經衰落了,現在的英國經濟是三百年以來最衰退最為嚴重的時期,今年英國經濟預計要衰退10%以上,未來15年,人均GDP還會往下降,這一點毫無疑問。

歐洲單一市場的好處,英國要離開了之後才能體會到。就像人一旦離開空氣和水之後才能感受到它們很重要,是賴以生存的基礎。英國現在還沒有感受到痛苦,只想着會更自由,主權會回歸等表面上的好處。但回歸有什麼用?全球化是必然的,國與國之間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020年10月8日,英國首相約翰遜在啟程前往比利時布魯塞爾與歐盟主席馮德萊恩會面前一天的晚上與她通電話。(Instagram @borisjohnsonuk)

01:在北愛爾蘭的邊境問題上,英方在12月初與歐盟已就有關協議內容達成共識,北愛爾蘭將繼續遵守歐盟單一市場規則、留在關稅同盟,意味北愛爾蘭不會與愛爾蘭出現「硬邊界」問題。但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蘇格蘭已經舉行過脱英公投,近日蘇格蘭更是公開表示要脱離英國,加入歐盟。2018年北愛爾蘭就公開表示,如果英國脱離歐盟,北愛爾蘭將就是否脱離英國進行公投。在你看來,英國脱歐之後,有可能會引發一系列脱英的連鎖反應嗎?

王義桅:會有這個壓力,若談民粹,北愛爾蘭更是老民粹了。所以英國脱歐之後,面對的民粹壓力會上升,對英國的長期考驗是能否維持大不列顛政治統一的問題,是大不列顛還是小不列顛的問題。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值得注意。英國屬於五眼聯盟,與美國共享軍事和安全信息情報,但是美國的很多互聯網企業,如Facebook、Twitter和Google的歐洲總部都設在愛爾蘭,因為愛爾蘭是一箇中立國家的國家。現在的問題是,北愛爾蘭要留在歐洲單一市場裏,那麼這個單一市場包括數字單一市場嗎?如果是,但英國又是五眼聯盟的成員,所以北愛爾蘭的問題又和愛爾蘭的問題連在一起來了。

2020年2月1日,在靠近愛爾蘭邊境的北愛爾蘭紐里鎮,司機們經過一張反脱歐的海報。(AP)

北愛爾蘭繼續留在歐盟單一市場,保證不會與愛爾蘭出現硬邊界。但是除了硬邊界之外還有一個無形的數據流動,愛爾蘭是一箇中立國家,英國是五眼聯盟成員,北愛爾蘭又是英國的,這裏就有一個矛盾,英國之後與美國以五眼聯盟乾的壞事,能把賬記在愛爾蘭身上嗎?

脱歐協議中,並沒有關於數字化的安排,將來可能會再單獨處理,愛爾蘭還要繼續保持中立地位,其中一些敏感的軍事安全細節的問題,不可能完全進入歐洲單一數字市場。現在這份協議,只是避免出現硬邊界的問題。

歐盟有三大自主,經濟一體化,也就是單一市場,第二個是政治一體化,第三個就是警務司法合作。這份脱歐協議中,其實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談完,數字化、國家安全、司法、警務合作、網絡犯罪等等。

+1

01:對於歐盟來說,英國脱歐對歐洲一體化的短期傷害雖已得到控制,但長期風險隱憂仍存。如果英國在脱歐後能夠順風順水、甚至比在歐盟更好,勢必會讓其他成員國質疑歐洲一體化的核心吸引力。對於作為一個超國家體的歐盟而言,英國脱歐給出了什麼樣的警示?

王義桅:第一,英國脱歐是人類第一次脱離歐盟,以前只有加入,沒有離開。當時希臘出現債務危機的時候,還有擔憂希臘會退出,但是歐元區沒有退出機制,但歐盟有,英國試一把,居然還成功了。這對歐盟的信心造成了很大打擊,為了懲罰英國,避免引起其他國家效仿,動不動就威脅要脱歐,所以歐盟嚴厲地懲罰了英國,談判過程也不願意讓步,就是這個原因。

但實事求是地講,英國其實一直是一個歐盟的意外,英國1973年加入歐盟,一開始就是若即若離的狀態。第一,沒有進入金融和貨幣聯盟。第二,英國一直沒有在文化上認同自己是歐洲人。大英帝國的光輝幾百年,其他歐元成員國並沒有英國的資歷,也沒辦法效仿英國。

所以,歐洲會發現,其實也不必擔心,歐洲大陸就在那裏,還能跑到那裏去。英國脱歐之後,大概率會變得更差,但也有可能變得更好。什麼意思?短期內可能更差,因為畢竟英國的總出口有49%是出口到歐盟。但從長期來看,英國留在歐盟期間,英國的金融服務業受到歐盟的嚴格監管,比如反壟斷、數字稅、等等。

而且法國為了爭奪倫敦的全球金融中心地位,其實巴不得英國趕緊離開歐盟。中國本來投資倫敦作為人民幣國際化的中心,英國脱歐之後,中國開始重點支持法國巴黎。

所以習近平主席訪問巴黎的時候也作了承諾,支持巴黎作為全球性金融中心,在巴黎發行了40億歐元主權債券。事實證明,中國的中心開始移到法國,法國自然也得到了很大好處。

另外,歐盟內部的離心力一直存在,英國的金融服務業在擺脱了歐盟的束縛之後可以更好的發展,還有數字化等領域,英國也很厲害。歐盟本身和英國的發展理念不一樣,競爭力也不一樣,歷史文化也不同,所以英國對於歐盟的態度一直都是,「我可以和你成為夥伴,但是絕對不能成為你的一部分」,再加上大英帝國的心態,都構成英國脱歐的動力。

英國脱歐之後,其他國家可能會拿英國開涮,因為英國是一個壞的典型。當初歐洲一體化主要由小中心推動意大利、法國、德國的三個大中心。它們確實有理想,羅馬帝國解體之後,要實現歐洲的永久和平,尤其是法德和解,一幫精英懷揣着理想和初心在推動一體化。

1973年英國加入歐盟,並沒有那些共同的初心和理想,完全是看到了利益。那時候英國逐漸勢微,殖民地紛紛獨立,沒辦法才加入歐盟。壓根就不是進來做貢獻,的,可以說一開始就動機不純,所以後來有老歐洲和新歐洲矛盾並不奇怪。

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再到命運共同體,如果沒有獲得利益,那麼後面的更是無從談起,就該「各自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