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首場記者會|「和盟友一起」的口頭禪還有意義嗎?

撰文:黃治金
出版:更新:

在3月25日下午在白宮舉行的首場正式新聞發布會上,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就內政外交多個議題回答了記者提問。其中,但凡涉及到任何爭議性或挑戰性的外交議題,拜登都會強調「和盟邦協商」的重要性。這已經成為拜登政府外交上堅持的「政治正確」。

談到阿富汗具體何時完成撤軍,拜登説,美國要和盟友協商;被問及朝鮮試射兩枚彈道導彈,拜登亦強調,美國要和盟友協商;即便提到即準備和朝鮮的「某種形式的外交」,拜登也要補充説,美國要和盟友協商;當然,被問到如何應對中國挑戰,拜登尤其強調了美國和盟友協商的重要性。

頻繁強調盟邦路線,也反映拜登的外交理念,即重啓價值觀外交和重振同盟體系。但這從另一層面反映拜登政府已經沒有多少工具可用。他面對中國,尤為如此。

經歷了奧巴馬八年和特朗普四年左右兩翼的共同發力,尤其是重返亞太和聯動印太的戰略轉向後,美國都未能找到有效應對中國挑戰的方法。尤其面對特朗普內政外交上留下爛攤子,拜登第一要務是「修復」,然後再考慮如何重新制定對華政策。所以,在時間緊迫和可用工具有限的情況下,拜登只能先延續前任的做法。

拜登既繼承了奧巴馬,比如糾正特朗普時期的一些做法,回歸到奧巴馬後期的競合姿態(只不過是有限度、有條件的合作),又延續了特朗普時期的強硬策略,比如延續對華關稅、繼續限制華為的科技產品。

事實上,拜登作為外交專家,懂得過往政策的失敗之處,自己也在摸索與嘗試新的方法。但在出台有效戰略和政策前,他在外交上堅持這種政治正確的言行,也可能是最安全的策略。

從此次記者會的全程來看,內政議題仍是拜登施政的關鍵所在,包括基礎設施建設、槍控、保障選舉權益以及緩解種族歧視等。拜登政府對外強調這種政治正確,也是説給國內聽的,既可以讓國內自由派選民感受到美國的海外領導力,又可以給保守派選民留下「拜登穩住海外、專注於國內、並讓盟邦體系服務於國內利益」的印象。

換句話説,強調盟友合作是「正確」的。如果不堅持這種路線,拜登可能很難迎合好國內自由派的支持,也無法阻擋來自極端右翼的批評。比如,應對中國挑戰,拜登政府目前聯合盟友在中國新疆和香港議題上動作不斷,大體上符合國內輿論氛圍。這多少也有助於拜登在國內樹立執政信心。所以,外交「政治正確」的話,拜登政府還是會講。

+8

但是,這些話在現在看來也是「廢話」。拜登政府這種「和盟邦協商」的政治正確姿態,最大的問題就是不會變通,延續舊時冷戰式思維,面對新時期的新挑戰,很難找到突破。美國在價值觀層面的立場協調非常容易,包括瞬時聯結西方盟友在新疆問題制裁中國,但從奧巴馬和希拉里時期外交實踐來看,這種做法不會有什麼實效。拜登延續這一路線,很容易重蹈覆轍。

民主黨政府圍繞盟邦體系的政治正確就是一種包裝,表面上強調強化盟邦關係,但到了真正承擔義務、兑現承諾的時候,這種包裝反而就是一種偽飾。拜登頻繁強調「和盟友協商」,表面上似乎在宣傳美國的號召力或領導力,實際上很難掩飾美國同盟友和不同盟友之間的各種分歧。這也是美國盟邦體系頻繁出現裂痕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