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前瞻】房屋問題成政治計時炸彈 林鄭新政能否解撕裂?

撰文:吳倬安
出版:更新:

特首林鄭月娥將於周三(11日)公布任內首份《施政報告》,房屋政策會為其施政重點。惟公屋輪候時間屢創新高、本港私人住宅售價持續高企,青年要「上樓」難上加難,有立法會議員更認為,「上樓」為本港深層次矛盾的根源之一,到底林鄭會有何板斧,應對上述的種種難題?

特首林鄭月娥周三(11日)公布《施政報告》,料房屋政策將為重點。(資料圖片)

首任特首董建華甫上台,即推出八萬五建屋計劃,冀在10年內令港人置業比率增至七成,惟此美好願景因金融風暴、科網股爆破等風波,最終無疾而終。曾蔭權任內曾推置安心資助房屋計劃,到上任特首梁振英,他力推「辣招」、港人港地、「見縫插針」地覓地建屋。

如此種種,均反映歷屆政府了解房屋問題的重要性;惟私人樓價指數不跌反升、公屋一般人士平均需輪候4.7年,令社會民怨沸騰。

尹兆堅指,部份會所開放時間「三尖八角」,不利外界團體使用。(資料圖片)

身兼房委會委員的民主黨立法會議員尹兆堅認為,社會出現深層次矛盾,房屋問題為矛盾的根源,又形容房屋問題是資源和土地分配不正義的「極致」。他認為若年青人能夠安居樂業,對社會的怨憤必定會減少,「愈讓他們擁有資產,做事便要考慮成本,現時令很多人一無所有,可以打心一橫,本死無大害,社會不穩定性自然提高。」

同樣是房委會委員的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柯創盛則指,房屋問題是出現深層次矛盾的部分原因,他認同若能夠改善居住問題,社會或變得和諧。他認為問題關鍵在於,是林鄭和政府投放多少魄力解決有關問題。

柯創盛認為,組合屋是「無辦法之中的辦法」。(資料圖片)

到底林鄭在房屋政策有何良方妙計?以公私營合作為主的港人置業上車盤計劃,將為《施政報告》的重點,同時外界盛傳的過渡性組合屋計劃和居屋出租補免地價,亦會涵蓋在是次的《施政報告》。

若這些政策真的落實,能否解決「上樓」的需求,甚至極其複雜的深層次矛盾?首置上車盤的目標為處於「房屋之上,私樓以上」置業階梯的港人,即入息介乎52,001元至70,000元左右,料僅約三千個單位。柯創盛認為政策「有好過無」,「好過你眼望我眼,而不作任何嘗試,但的確需要時間」。

尹兆堅則認為,這是一個「三不象」的階梯,「這次我認為是『鬆章』予地產商,多於社會大眾,階梯只有一吋高,亦未必有無後續,或成『港人港地』翻版。」

未能受惠於「上車盤」的市民,改裝組合屋計劃或成短期的「救命草」,尹柯二人均認為本港需要這類型過渡性房屋,但長遠不能單靠組合屋,滿合港人房屋需要。

林鄭競選時表明要修補撕裂,同時為港人覓地建屋,能否做到?還看周三公布《施政報告》,能否為林鄭的鴻圖大計打響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