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會通過鰂魚涌海濱地皮原址換地 需建24小時開放天橋及休憩空間

撰文:張嘉敏
出版:更新:

鰂魚涌海裕街私人持有的臨海地皮,發展商早前擬建25層高工廈,令東區海濱長廊「斷開」,發展局隨後與發展商達成原址換地協議。發展局今日(3日)公布,行政長官會及行政會議通過兩幅地的原址換地申請。

發展局指,業權人於發展項目時,需要在重新獲批地段範圍外興建公眾休憩空間及一條24小時開放的有蓋行人天橋以連接海濱地帶和鰂魚涌,新設的設施將由業權人管理和保養。

鰂魚涌海裕街私人持有的臨海地皮,獲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的批准通過原址換地申請。(資料圖片)

發展局指,有關的原址換地為取代業權人本來於用地上推展的25層高工業大廈發展項目。在按十足市值繳付地價後,業權人可在重新獲批地段,按照城市規劃委員會(城規會)的許可,進行海濱休閒、旅遊及商業發展。

根據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的批准,業權人須在發展有關項目時,在重新獲批地段範圍外一併興建合共約6,300平方米、即逾6.7萬平方呎的公眾休憩空間,當中包括約2,500平方米的新休憩空間、於鄰近地點重置面積約1,000平方米的寵物公園,和提升現時約2,800平方米的海濱長廊;以及一條長290米,闊6米、連接海濱地帶和鰂魚涌腹地的無障礙有蓋行人天橋。上述設施均會24小時向公眾開放。

發展商擬於換地後的地皮改劃成酒店。(區議會文件)

業權人負責保養新設休憩用地和行人天橋

有關設施的建築費用經政府審核後可從地價中扣除。政府將繼續管理和保養經重置或翻新後的現有設施;而新設休憩用地和行人天橋則會由業權人管理和保養,詳細安排須得到發展局海港辦事處和有關部門同意。

發展局指,換地方案可從多方面照顧公眾利益,包括取代與海濱極不協調的工廈發展,可連接未來東區走廊下之行人板道和鰂魚涌公園;及擬議的行人天橋可改善內陸地帶與海濱的通達性,縮短步行距離最多達500米、即約8分鐘步程。有蓋行人天橋相關的道路工程會按照《道路(工程、使用及補償)條例》(第370章)刊憲,讓市民在為期兩個月的法定期內提出意見。

申請人早前擬建的一條高架行人走廊項目,提供一條南北走向通道。(城規會文件)

取消建25層高工廈 改作5幢大廈

發展商早前擬建25層高工廈,令東區海濱長廊「斷開」。發展局隨後與發展商達成原址換地協議,以取代該私人地段的工廈工程。發展商其後向城規會提交申請,將換地後的地皮改劃成酒店、辦公室、食肆、高架行人走廊等用途,合共提供5幢大廈、共400伙酒店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