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公務員?►69%大學生想入政府被批短視 90後:至少餓你唔死

撰文:盧君朗
出版:更新:

去年11月,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媒體及社會傳播課程,訪問799名大學生,當中約七成表示有意投身公務員行列。從前,公務員被形容為「鐵飯碗」,薪高糧準。今日卻經常與「無作為」、「無野心」、「無志向」等形容詞扣連一起,因此不少公司的HR會在面試前講明:「我們一般很少考慮政府工經驗。」
縱然如此,公務員依然是不少大學生的選擇。Makens經歷運動教練和社工夢想破滅後,一心投考公務員。過去數年,他報考過警察、海關和入境處等紀律部隊。提及自己與其他大學生投考公務員的趨勢,Makens表示,青年投考公務員,並不只是追求穩定的職業生涯,而是公務員的薪酬的確比私人市場的職業更高:「好多人畢業後根本沒有選擇。沒有一門專業技能,就只有找萬二、萬三的文職,不見出頭天。對他們而言,政府工起薪點是最大吸引力。」

警察招募日,吸引大量青年投考。(資料圖片/潘穎詩攝)

大學生畢業起薪點低 「捱4、5年都不到兩萬元!」

「有朋友大學畢業,在大集團任文職工作,起薪點只有萬多元,與普遍文職相差無幾。」Makens說。愈大規模,愈出名的公司開價愈低,對大學畢業生愈刻薄。不過小型企業也不遑多讓,許多工作量都很大,隨時一人分飾多角,就算薪酬較高,也不過是多一、兩千元。

「所以身邊好多朋友考紀律部隊,考慮的都不是工時、工種等等條件,而只是考慮收入與加薪幅度。甚至有些人應徵合約制非公務員職位,其實明知道要是日後轉工,老闆不會考慮這經驗,但因為無得揀。即使是合約制,起碼有$16,000就是$16,000,起薪點較高就是較高。」

上集內容:我愛公務員?►睹昔日教練天橋擺檔 悟興趣不能餬口:有錢才有夢

Makens身邊起碼有三四個朋友,加上他自己,也是有意或曾經報考公務員的一份子(盧君朗攝)

或許有人認為現在青年短視,無大志。卻不能否認這現象背後,其實反映私人市場薪金對青年吸引力不足,Makens有點絕望的說:「若非有一技所長,並投身該行的人,有不少都是找起薪點一萬三左右的文職工作,捱4、5年也只能升到一萬六,頂薪還不到兩萬元。」

根據政府統計署人口普查及中期人口統計資料,1995年大學生入息中位數是$16,371。20多年來物價大幅攀升,樓價更以倍數方式增長,大學生入息卻不升反跌,直到2016年,中位數僅有$13,916。

作為當中的一個例子,Makens認為以今時今日生活而言,$17,000才是比較合理的大學生起薪點。現在他做銷售,底薪加上佣金,平均月入正是$17,000上下。對他而言其實也不是一個理想的數目,而僅僅是一個合理的起步點:「若要幫忙養家,這月薪只是勉強夠用。仍然無法考慮自己成家立室,甚至置業。」

Makens認為大學生畢業後選擇不足,是大量青年投考公務員的主因。(盧君朗攝)

就業市場傾斜 大學生畢業冇得揀

多次強調「無得揀」,並不單是指收入。在工種上,香港年輕人的職業選擇不多。Makens估計10個朋友當中,約有3,4人考公務員。聽起來不多,但實際上不少在職的朋友,不論是做文職、銀行Teller,包括他自己,未來都打算考公務員。身邊不考政府工的人,本身大多都有專業資格,收入相對可觀,並打算在該行業繼續發展的人。

Makens覺得政府只重視部分人材,導致出現大批大學生投考公務員的問題:「香港學科與工種關係不大,以致為興趣選科的人,最後找不到相關的工作。在外國,不一定要讀商科才叫有前途,例如讀務農也有銜接機會。政府無規劃,導致整個就業市場與學科都好傾斜,現在好多人讀商科,出到來滿街都是BBA畢業生。在其他領域有學術追求的,有多少人能滿足生活需要,同時能兼顧學術?相反,部份些科目要讀好多知識,到找工作時,卻發現其實需要更多經驗、實踐、實習。」

Markens亦曾數次投考紀律部隊(資料圖片)

對於這傾斜的結構,他充滿了不忿:「我認識很多朋友,讀書時成績很好,處事成熟。見他們出來社會,還是得做些好容易被取代的工作。比較好的,例如做銀行,薪水會高點,否則在私人公司做的,都與市價差不多。」他續道,既然要做與興趣無關的工作,為何不選擇薪水、福利較好的公職人員?

Makens想像,即使當初選擇做政府工,或許生活都不會有太大改變:「一樣是返工放工,比現在更似打工仔,更有規律。政府工其實就是循規蹈矩,要像學生一樣乖巧。漫無目的,不知道自己可做什麼,甚至會懷疑工作的意義。每日出現在Office,聽候差遣。」可是Makens依然會堅持選擇做公務員:「做公務員不會發達,但不會餓死。」他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