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理浩夫人留下的郊野風光——政治領袖配偶的微妙角色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前港督麥理浩遺孀鄧麗娉(Margaret Noël MacLehose)周日(16日)於英國蘇格蘭逝世,終年99歲。有趣的是,當西貢北潭涌麥理浩夫人渡假村因武漢肺炎疫情而頻頻出現於報章之中,大多港人對以其命名之麥理浩夫人已經完全遺忘。直至麥理浩夫人之訃聞遠從蘇格蘭傳來,讓人驀然發現,九七前默默歷任站在香港總督身旁之「第一夫人」的身影及遺產。

港人對麥理浩的最大印象,莫過於其十年建屋計劃、開發新市鎮、九年免費教育等,展現政府應有的改革魄力。鄧麗娉亦跟隨以往港督夫人之傳統,出任多個非政府組織職務,如基督教女青年會名譽會長、啹喀兵慈善委員會主席、香港中國婦女會名譽贊助人、香港女子草地滾球總會贊助人等。1968年香港公益金成立,鄧麗娉於1971至1976年出任會長。來自蘇格蘭之麥理浩伉儷亦熱愛郊野及遠足,在任內亦創立郊野公園、遠足徑以及公眾度假村,首條遠足徑麥理浩徑及麥理浩夫人渡假村正是以麥理浩伉儷命名。

由於兩人對自然環境之熱忱,亦令香港雖於70年代急速城市化及工業化同時,仍然保留一大片野外風光。在此時疫症蔓延之時,政府採用麥理浩夫人渡假村作為隔離營,市民又蜂擁至郊野遠離密集煩囂之市區,吸收新鮮空氣及避免病菌傳播。此時此刻聽得麥理浩夫人之訃聞,港人不得不感謝其當年留下之遺產。

第一配偶之社會角色

其實昔日港督以及今日特首之配偶,跟大部份中外政治領袖之配偶一樣,在憲制上都無明確角色。然而此批「第一夫人」(或「第一丈夫」)之身影,由於其枕邊人之權勢及名望,往往成為鎂光燈下人物。因此,這些在政治核心內圍之女士,在有意無意之間亦發揮一定程度的影響力。當中將國家元首配偶影響力發揮極致者,必屬被尊稱為「第一夫人」之美國總統配偶。美國總統夫人起初並未參與政事,直到小羅斯福夫人愛蓮娜(Eleanor Roosevelt)打破傳統。羅斯福夫人熱心爭取女權、民權,提倡人道主義,經常全國巡遊會見當地團體,又寫每周專欄文章及主持電台節目,更主導起草《聯合國憲章》,並出任美國首任駐聯合國大使,為當時世上最具影響力之女性領袖。

自羅斯福夫人起,歷代第一夫人都在公共事務之不同領域中擔當領導角色,如甘迺迪夫人積琪蓮(Jacqueline Kennedy)以其領先潮流之衣着品味迷倒之對象上至政要,下至平民,又為白宮內之傢俬裝潢重新設計。尼克遜夫人帕特(Pax Nixon)熱心公益事務、福特夫人貝蒂(Betty Ford)為女權份子、卡特夫人羅莎琳(Rosalynn Carter)幫助智障人士、列根夫人蘭茜(Nancy Reagan)創立「只說不」反濫藥運動、克林頓夫人希拉里提倡醫療制度改革、奧巴馬夫人米歇爾支持軍人家庭及關注小童癡肥問題、特朗普夫人梅拉妮亞關注網絡欺凌問題等,皆令美國第一夫人之角色豐富起來,亦改變女性作為丈夫花瓶之家庭主婦角色,更為如希拉里等女士搭建了從政階梯,甚至挑戰總統寶座。

奧巴馬夫人米歇爾支持軍人家庭及關注小童癡肥問題。

港督夫人各有風采

當羅斯福夫人為美國一時人物,中國國家領袖配偶亦不遑多讓。蔣中正夫人宋美齡出身基督教牧師家庭,早年負笈衛斯理學院,曾為丈夫到美國國會演說,一口英語風靡美國輿論界,成功令國民政府得到美援以支持抗日事業。其實華人領袖配偶大政商界大展拳腳者,多是曾到海外留學或生活過之女性。如香港女權運動先鋒霍慶棠便為澳洲華僑商人馬應彪之妻。出身於基督教家庭及教育,霍慶棠不受傳統文化之束縛,更主導及協助丈夫早於1900年開創香港第一所華資百貨公司,並為店內首名女售貨員,成為當時社會保守風氣下破天荒之大新聞。霍慶棠亦積極推動反蓄婢運動,創立調查委員會追查販賣及虐待妹仔行為,又跟其他華人上流社會婦女創立基督教女青年會,並出任該會主席。

香港女性早於20世紀初已經獨當一面,此於華人精英階層抑或洋人統治階層都一樣。早於美國第一夫人活躍於公共視野中,歷任港督夫人已發揮其知識及影響力,在香港歷史留下足跡。比如19至20世紀之交的卜力(Henry Blake)及其夫人伊蒂絲(Edith Blake)皆為植物學家,在港時間大力支持興建香港動植物公園。其任內發現之洋紫荊,學名「Bauhinia Blakeana」便是以其兩人命名。其後盧押(Frederick Lugard)出身記者之夫人梳爾(Flora Shaw)在丈夫到非洲出任殖民地總督時,為其將該領地命名為「尼日利亞」。盧押夫婦為籌建香港大學之重要推手,盧押夫人更舉辦籌款活動、多次出訪外地,為1911年成立香港大學尋求重要之資金及支持。1916年香港第一隊女童軍成立,港督司徒拔夫人瑪喬麗(Marjory Stubbs)於1920年成為首任總監,自此歷任港督夫人皆出任總監一職,直至九七後由特首夫人擔任。

可見香港政治領袖出任公職之傳統已有百年歷史,可能比美國第一夫人還要源遠流長。當然此亦跟英國上流社會之婦女擔任公益及慈善團體職務之傳統不無關係,不可避免影響殖民地華人婦女參與公共事務或出任公職之風氣。戰後之港督夫人亦有各有風采亦留下不少遺痕,如葛量洪之美國籍夫人慕蓮(Maurine Grantham)便是活躍於社交圈子之港督夫人。其熱愛收藏古董,又主導輔政司官邸,即今政務司司長官邸域多利公館之重建,更出任1947年香港婦女協會、1950年紅十字會之創會會長。現今香港仍有多所政治建築物如葛量洪夫人母嬰健康院、葛量洪夫人健康中心等以其命名,而歷任港督上任時乘坐到中環就職之私人遊艇慕蓮夫人號亦是以之命名。

麥理浩夫人度假村上月底暫停營地申請,並轉作隔離檢疫中心,03年沙士期間,曾接收需離的淘大花園住戶。(受訪者提供)

無論是美國第一夫人還是港督夫人,甚或是上文所述華人上流社會婦女,皆非民選產生之人民代表或是經歷提拔升遷之技術官僚,然而由於妻憑夫貴(或夫憑妻貴),其所掌握對社會之無形影響力或要比前兩者還多。在此微妙之角色上,古今中外都有人發揮不同程度之影響,羅斯福夫人、宋美齡、希拉里者以此為踏腳石縱橫政壇,成為光芒比其丈夫相當之人物,亦有協助丈夫從事不同領域之公共事務,當中亦有如卜力夫人、盧押夫人、麥理浩夫人,分別留下動植物公園、香港大學、郊野公園及麥理浩徑等港人珍視之重要遺產,可見政治元首之配偶影響力雖然毫不顯眼卻是極為重要。

九七以來三任特首夫人趙洪娉、鮑笑薇、唐青儀,除了趙洪娉沙士期間全副武裝出巡跟市民呼籲「洗手、洗手、洗手」外,沒為社會留下太多實質遺產。不過董太當時被人嘲笑,到今天卻獲得平反,指其至少比現屆政府處理肺炎積極得多。而唐青儀則被傳媒指曾改英國姓、衣着品味值得商榷、公開斥責學者蔡子強,以及跟其女兒關係不佳甚至要報警等負面新聞。至於現任特首林鄭月娥近乎隱形的丈夫林兆波,由於曾由林鄭透露其曾指責林鄭是「歷史上的千古罪人」外,又曾於澳門主權移交20周年慶典期間,雙手放下不跟從其他國家領導人鼓掌邊唱愛國歌曲,而被反修例網民惡搞為「手足」追捧成偶像。林兆波之花邊新聞,或許是一笑置之的穿鑿附會,卻恰好反映百多年來政治領袖身旁之枕邊人一直扮演之微妙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