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貿易需要制度框架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世界貿易組織(WTO)周二(15日)就中美貿易戰發表判詞,指特朗普政府向逾2千億美元中國貨所徵收的關稅,不但未有其合理原因,亦不符組織訂立的規則。特朗普上台後,單邊主義已成華府的外政主軸,國家之間的貿易磨擦時有發生。若然各國不堅持以多邊貿易體制解決紛爭,國際秩序則會倒退到恃強凌弱的叢林世界。

2018年中旬,美國總統特朗普借保護知識產權為由,動用「301條款」啟動貿易戰,先後向總值超過3千6百億美元的中國貨物加徵兩成半關稅。中方除了向大豆等美國出口貨物加徵關稅,以作反制,同時亦在9月向世貿投訴,指控華府違反國際貿易規則。

經過兩年調查,世貿的判詞指華府尚未充分說明,措施對保護公共道德的必要性何在,另違反了組織要求各貿易夥伴之間,應有相同關稅稅率的規定。可是,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E. Lighthizer)不但不服判決,更抨擊世貿企圖阻止美國幫助本國工人。在其聲明中,萊特希澤反指「即使美國已提交大量有關中國盜竊知識產權的證據,世貿對此類不當行為亦沒有任何補救措施」,並強調「美國必須捍衛自我保護,免受不公平貿易的侵害」,而隨後特朗普亦稱美國「要對世貿做些事,因為他們讓中國從謀殺罪中逃脫」。

中美達成首階段貿易協議,雙方暫緩加徵部分關稅。(Reuters)

世貿要改革非揚棄

美國仍有60日時間決定如何回應裁決,但華府早以自斷其制度後路。去年年底,特朗普拒絕世貿上訴機構任命新仲裁法官後,世貿的上訴機制早已形同虛設。儘管這意味着初審敗訴的一方,只須厚顏便毋須履行裁決,但亦使華府的政策選項減少,只剩下制度之外的手段,強化以單邊主義行事的思維。過去三年多,特朗普繞過世貿搬出的貿易保護措施,但亦不見得解決貿易逆差,重振本土工業,到頭來不僅破壞了世貿作為仲裁者的權威和制度,亦使國際秩序逐步倒退回強權即公理的舊世界。

其實世貿並非特朗普所言般一無是處,即使箇中制度有其缺失,該思考的不是將有用的廢黜,而是將不足的它革新。例如美國好些對世貿的批評,如界定發展中國家的準則、上訴時間甚長等並非無矢放的,實有改革之須。儘然世貿現有不少流弊,但其作為國家競爭的制度框架,不僅能減少無序競爭帶來的衝突,亦能阻止一國恃強凌弱。故任何國家汲取過二戰前經濟民族主義狂潮的教訓後,亦應捍衛以法而治國際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