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初創企業要騰飛 商界支持不可少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發展香港未來創新科技,政府在修改過時法例、提供科研資源等方面的角色無可代替,而勇於探索新意念的初創企業固然是其急先鋒,但一般傳統企業亦需要扮演重要角色,他們除了借貸或出資研發外,還要樂於與初創企業合作和交流技術,才能促成產業良性發展。近月本地電訊公司與初創企業合作投得專線小巴路線的實時到站資訊系統合約,可說是這種發展模式的一個良好示範。

袁洛桁(左一)、徐卓亮(中)及 曾柏堅(右一),花逾一年時間研發出小巴實時到站系統。(羅君豪攝)

大學生用科技助智慧出行

在2018年的《施政報告》,政府提出在2022年推出專線小巴的數據收集系統和手機應用程式,有助乘客取得實時到站資訊,共享和分析數據,提升營辦商營運水平。去到今年9月,運輸署宣布批出採購「採購連管理、營運及維修專線小巴實時到站資訊系統」合約給香港電訊,而該系統的相關工作將由香港電訊與八達通公司及科學園轄下的SOCIF初創企業合作進行。

大型電訊商和電子支付商在政府工程中標並不意外,但是初創企業能夠參與其中卻屬一大驚喜。早在2006至2008年間,政府試驗收集小巴行車數據但以失敗告終,後來三位就讀科技大學的創辦人鑑於求學生涯浪費大量時間等候小巴,於是決意研發實時車務資訊流動程式,完成當局認為不可能的任務,他們這種針對自身生活問題利用科技解難的進取心態無疑很值得讚許。

商界要多提供試驗機會

到了這步,營辦商參與就變得相當重要,因為計劃沒有實用案例支持就會難以推進。幸運的是,這個學生團隊經由朋友接觸到其中一家小巴營辦商,透過對方安排轄下其中一條小巴線做試驗。這間小巴營辦商的管理層之所以支持他們,是因為意識到程式利於管理車隊,長遠來說有助拓展業務。

香港是個現代化的國際大都會,可是智慧城市的配套卻顯得滯後。

在此一案例中,大型企業不選擇自行研發原創技術,而與本地初創企業合作,反映後者技術和實力成熟並獲其肯定,相信能夠為其他初創企業打下強心針。與此同時,初創企業亦可向大型企業吸收執行政府項目的經驗,有助日後對外承接推進更多項目,把自身科研成果商品化。

當然,若想促進初創企業成長,仍然需要整個科創生態圈的支持。SOCIF首先取得大學創業基金小額資助,後來成為科學園的培育公司,成功確保相對廉宜的辦公室之餘,亦獲得園方協助集資、研發和營銷。

我們經常慨歎香港創科停滯源於缺乏人才,而政府則只提積極向外吸納精英,但小巴實時到站資訊系統一例證明:本地不乏願意藉科研改善市民生活的新血。另一方面,商界、學界和培育機構的技術支援和眼光亦相當重要。沒有小巴營辦商、電訊商、大學和科學園在不同時期的幫助,這間初創企業可能仍在掙扎求存。說不定初創企業家的意念,能夠解決傳統企業的長久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