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關乎香港人的生活質素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和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公布2020年度「全球智慧城市指數」,新加坡芬蘭赫爾辛基及瑞士蘇黎世居三甲,香港升5位排32。排名縱然上升,但這次疫情中香港應變不力,正好提醒政府還須加把勁。

香港政府在2017年公布的《香港智慧城市藍圖》,提出智慧出行、生活、環境、市民、政府及經濟六個範疇,以令香港成為智慧城市。但實際上,香港的科技發展有限,所謂的智慧政策主要是智慧燈柱、Wi-Fi連通城市計劃等。就以Wi-Fi為例,政府熱點覆蓋地點有限,要依賴機場、商場等提供熱點,才能增加覆蓋率。

瑞士及新加坡合辦的「智慧城市指數」,訪問全球109個城市的市民,收集他們認為智慧科技對健康與安全、流動性、活動、機會及治理的幫助。香港排32,當中以科技棄置廢物、購票等層面受訪者給予較低分。雖然總體排名上升5位,或許是好消息,但考慮到疫情期間香港的應變不力,其實這次調查對香港的警惕大於鼓勵。

科技普及關乎社會平等

正如負責調查的學者指出,是次排名較高的城市多數抗疫也不俗,認為雖不能論證智慧城市是疫情的解決辦法,但相信科技有助抗疫。回看香港,就以Wi-Fi為例,正當全球各大城市陸續發展全城免費WiFi甚至高速上網服務時,香港有基層學生在疫情期間,沒有足夠上網數據應付學習需要,甚至有人連電腦也沒有。當社會要求政府直接支援失業市民,而非派錢給企業僱主時,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拒做的理由,竟包括建立新電腦系統需時,也反映政府的資訊科技程度也落後。

智慧城市能便利生活,有助社會應變及解決新問題,但若然科技不夠普及,基層市民便會因經濟能力而處於劣勢,科技鴻溝與貧富差距互相惡化。尤其是疫後的生活及經濟模式正在轉變,更多事情正改為雲端上進行,科技能力對生活素質的影響更大。因此政府不能期望只由商界來發展科技,還必須扮演主導角色,令智慧城市由政策口號,變成落實到生活每個層面,確保每一名市民都能受惠。

創新及科技局承諾今年會公布《香港智慧城市藍圖2.0》,推動5G網絡發展和應用,包括資助擴大光纖網絡,以及開放更多政府物業、有蓋巴士站和電話亭等安裝基站,支援5G網絡建設。政府能否加快步伐,追上科技發展的節奏及疫後的大轉型,實在關乎市民的生活質素以及社會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