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ITs資助計劃|土地是投資工具也是社會資源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證監會周一(10日)公布落實資助計劃,由當日至2024年5月9日將資助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在香港上市,並按其付予香港服務提供者的合資格費用(例如律師、核數師及物業估值師等)的合資格費用的70%,以每個基金資助800萬元為上限。

現時全球正在面對低息、高通脹的經濟環境威脅,REITs向來被視為能對抗通脹的投資產品,若未來能有更多REITs在香港上市,對投資市場而言誠為好事。但是這些資助是否合理,以至REIT的價值上升對香港市民是否有利,就是這個問題的另一面向。

證監會周一(10日)公布落實資助計劃,由當日至2024年5月9日將資助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在香港上市。(資料圖片)

資助企業有多必要?

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是以信託方式組成而主要投資於房地產項目(例如購物中心、寫字樓、酒店等)的集體投資計劃。根據《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守則》,它便要求REITs的資產總值至少75%必須被投資於產生定期租金收入的房地產項目,亦要求REITs將多於90%的除稅後收入作為股息派發。簡而言之,REITs就是香港的業主,他們上市之後也不難預見需要追求業績、擴張業務,最大化股東利益,然後向股東派息。

而在今次計劃的其一問題,就是政府所幫助的企業是否真的需要。它要求其上市時的市值不得低於15億元。對比現時上市企業市值最少為5億的要求,資助門檻已不算低。加上現時港股上其他正在活躍的REITs,其市值最低者亦已達30億元。能夠符合政府資助資格的企業,其資產規模絕不算少。政府花公帑資助這些規模不算小的企業上市,是否有其必要,或許會引起討論。

政府花公帑資助這些規模不算小的企業上市,是否有其必要,或許會引起討論。 (gettyimages)

本港經濟側重地產

從計劃的目的而論,政府今次資助計劃亦可能只重視市值,卻忽視了資產種類。現時本港上市的REITs集中在商場、酒店、寫字樓等較受經濟環境影響的物業種類,反而不如美股市場有各式的住宅、發射塔、養老醫療類REITs。

誠如證監會行政總裁歐達禮表示:「有關資助計劃能鼓勵擴闊投資工具的種類,藉以鞏固香港作為領先的集資地及國際資產和財富管理中心的地位。」若政府是以投資工具的多樣化為目標,政府其實不應只用市值為界限,讓資助計劃成為大企業的私家飯票,而是應以同等規模的資助金額,列明資助管理其他物業種類的REITs在港上市,推動REITs市場的多元發展。

本港的REITs市場多年由領展帶頭,它的市值高達1500多億,業務深入市民生活,當領展業務蒸蒸日上之際,它也能代表着本港市民的生活成本高昂、店舖租金愈來愈貴。(資料圖片)

對抗通脹的一點啟示

本港的REITs市場多年由領展帶頭,它的市值高達1500多億,業務深入市民生活,當領展業務蒸蒸日上之際,它也能代表着本港市民的生活成本高昂、店舖租金愈來愈貴。在高通脹環境下,這或許是一種吸引的投資工具,但對基層市民而言,他們卻難言可以靠買股票來對沖通脹,更何況股票本來可升可跌。

香港深受土地問題困擾多年,商場的高昂市值一面推升REITs的價值,也一面令基層市面生活苦困,失去謀求創業空間的機會。政府面對未來可能持續一段時間的低息、高通脹的環境,政府除了從中尋求投資工具,鞏固金融中心地位,也應同一時間意會到高通脹對基層生活的影響。未來的舖位、土地或會跟隨通脹水漲船高,政府也應從供應面上為市民帶來足夠的居住、創業空間。土地不只是投資工具,它也是重要的社會資源,正等待政府的有效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