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空間】反方向巴士亭?乘客嫌遮擋視線 兩巴解釋原因係……

撰文:黃妍萍
出版:更新:

天天坐巴士的你,有沒有發現每個巴士站的設計都不同?有的以混凝土建成,有的用鋁造,有的有廣告板,有的竟反方向設置,澳洲更有個小實驗,候車亭反向之餘,還以圍板作為背靠,完全擋去候車者視線。民間組織「拓展公共空間」秘書長Kathy卻說,這不失為一個好設計。
巴士站或者是你一天裏在公司和家以外停留最久的地方,到底怎樣的設計,才是一個好的巴士站?

反方向的巴士候車亭。(黃妍萍攝)

反向巴士站鐵柱擋視線

最常見的巴士站類型,或者是以廣告燈箱為背靠的巴士站,燈箱成了屏風,將道路一分為二。其他常見類型還有以鐵通或混凝土為支柱的「中空型」車站。

但原來除了這兩種,還有一種巴士站是反方向設置的,即支柱貼近馬路邊,上蓋朝行人路延伸。這樣設計到底有何用意?有市民指視線一直被鐵柱遮擋,難以察看巴士來了沒有;不過鐵柱靠近馬路邊,行人路似乎較為寬闊。九巴及城巴均回覆指,巴士站上蓋設計視乎路面環境和地底設施而定,九巴傳訊及公共事務部副主管林子豪說:「如果路太窄,就做不到正向的那種,因為(正向的)要在路中間立柱,會把路面縮窄,另外也要看地底有什麼設施。」

巴士站可成街道綠洲?

無論正向反向,相同的是這些巴士站都只是一個巴士站——「其實很多街道設施都可以發揮得更好,有多於本身的用途。」拓展公共空間秘書長Kathy說。「街上不多遮蔭和可以停留的地方,巴士站有遮蔭,除了等巴士,突然下雨時還可以用來避雨,曬時又可以在這裏休息,甚至是在這裏等人。」

Kathy見到澳洲有人做過一個小實驗,巴士站裏有長椅有小黑板,過時過節會有裝飾;新加坡又有巴士站設圖書站,還有綠化措施,「變相等車不只是吸廢氣,還可以聞到些較清新的味道,走過見到都較心曠神怡。」香港夏天潮濕炎熱易生蚊蟲,但Kathy說不少酒店、大廈外牆以及新加坡的巴士站都有綠化,相信技術問題可以解決。

之前拓展公共空間也在香港做過些小實驗,開拓巴士站的用途,他們在巴士站放了些公仔、凳和扇,「城市很多時都很冷漠,希望用這些東西引發人與人的溝通。或者讓人放了工想輕鬆一下時都有些東西做,而不是只按電話。」

拓展公共空間曾在巴士站做過的小實驗。(拓展公共空間)

「巴士站也可以是公共空間」

她又見到澳洲其中一個實驗巴士站也是反方向設置的,即背向馬路,背後甚至加了塊板,完全隔絕了候車者視線,「但如果有塊電子版顯示車何時來到,或者手機報站app做得準確些,就不是問題。」Kathy說。「或者其實抽取當中的元素(有椅子、佈置)也很好。這就像一個小天地,在城市裏我們常常覺得很急促,很少可以清淨一點,這個設計令等巴士的人覺得不像等巴士,舒緩了等巴士的緊張心態,也營造出巴士站也是公共空間的氣氛,鼓勵不是等巴士的人都可以用這個遮蔭的空間。」Kathy說。

但香港常有誰佔用誰空間的爭議,例如關愛座、周日的天橋底。Kathy卻說:「巴士站本來都是街,應該是共享的,沒一個人可以完全擁有那個空間。公共空間是需要或喜歡就可以去用。」她又說:「就像行山見到涼亭坐着些住在附近的公公婆婆,會不會說他們不應該坐?可能婆婆會坐邊邊一點,大家一起坐,就這樣開始對話。」人和人的隔膜,其實在放下你我之分時,就能打破;將空間劃分,很多時卻會造成爭執。「『公共空間要規範』這個想法,其實很需要改變。」

近年政府資助巴士公司在巴士站設置座椅,其實將公共空間變得更舒適同樣重要。Kathy說:「最近有人在欄杆上編織,因有人投訴而要拆,網上很多人留言說很可惜,你會發現原來當有少許東西放在街上,是有人留意到的,他們會說很美,很喜歡。這些街道設施,其實可以是令人喜歡一條街的原因。」

+1
等車也可以很舒服。(Adelaide Bus Stop Art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