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大坑】小店靠客人每月quota生存?街坊:大坑未變死城!

撰文:呂嘉麗
出版:更新:

大坑這個百年舊區,沒有大規模重建,本是一個變化緩慢、自成一角的小區。因為投資者的雄心和食街進駐,這個社區加速更替。有街坊說,大坑變食街,沒什麼好不好,社會是應該前進的。有些人,在這個前進的過程中,一直留守大坑,他們各有不同故事——有些靠好客人,有些靠好業主;有人走過又回來,有人盡地一煲……

【大坑黑暗史.一】十年近百間食肆結業 因為舖租、食環定質素?

【大坑暗史二】食街進駐趕走民生舖 街坊:新食店與我無關

靠客人每月交quota的小店
 
有一晚在某大坑餐廳吃飯,店主見一客人前來,笑罵:「咁耐先嚟,等你幫襯執得喇!」這名店主,告訴我很多大坑趣事:「大坑真係好多故仔!每間舖都有故仔!」不過他不欲公開真名,這裏稱呼他為Charlie。罵客人久未光顧、為客人「set quota」是他一貫作風。因為租金高昂,多年來他見證多間食肆開了又結業:「租金咁貴,爆(營業額爆滿)少晚都唔掂。」「執笠」變成他與客人談笑的家常便飯,也可見小店壓力多大。

Charlie會跟客人說:「你們每個月來一次,我就應該不用執。」有客人旅行了,介紹朋友來光顧。該名朋友跟Charlie說:「我是來代某某交quota的!」Charlie笑得「見牙唔見眼」,小店就是這樣捱回來。

不少大坑食店喜歡擺餐椅在街上。雖然可被食環罰阻街,但卻是大坑獨有的小區風味的重要元素。(呂嘉麗攝)

車房:留得車房在,因為業主好
 
在大坑學師、開車房三十多年的他,人稱漢仔,不過其實年過半百,記者叫他漢叔。從前大坑有近百間車房,漢叔憶述:「以前這裏行家多,大家可以交流技術,研究一下新車如何維修。現在沒有了。」不少車房變為食肆,漢叔數數,現時大坑只剩十數間車房。為何他能倖存?漢仔答,他跟業主認識多年,業主對他好,加租不多。

每年中秋,漢叔都會參與大坑舞火龍,由從前撐龍頭,至現時撐龍尾。每年中秋,他的車房都切三隻乳豬派街坊,他自豪的說,車房這幾天都會堆滿朋友,又叫記者今年中秋一定要來感受一下。漢叔說:「我本來住慈雲山,來了大坑,便不再回去!」

漢叔說,大坑曾有近百車房,現只剩十餘間。(呂嘉麗攝)

離開過又回來的咖啡店:大坑有人情味
 
幾年前來過大坑「蒲」的人,都應該聽過Unar Coffee Company的名字。就算不買咖啡,也可能見過這間「立飲」咖啡店門外堆滿人。有時候,他們還會搞小型音樂會,請朋友在咖啡店的小巷表演。2015年,跟Unar同跟租一棟舊建築的合夥人因加租離場。去年,Unar在大坑物色到另一舖位,便再回來。店主之一Yvonne說,Unar見證不少客人成長:「由他們相識、交往到結婚,見到我們新店開張,便來拍婚照。」又看着這區的小朋友長大。另一店主惠君也說,這區的街坊都很有人情味,尤其是中秋節舞火龍時,大家都會一起燒烤,故離開了都希望回來。

Unar Coffee Company 結業後,又回來大坑。(呂嘉麗攝)

街坊:每個區都有起與落,大坑不是死城
 
住在大坑13年的Helen對於有人稱大坑為死城,並不同意:「每個區都有ups and downs。現在大坑又有幾間新店開張,又注入了一些新的ideas。另一方面,大坑也有很多老店在默默守護着。」

在大坑採訪是一個有趣的經歷。當你在跟甲傾談,他會提及乙,你說你不認識乙,甲就會帶你過去認識乙、乙又會帶你認識丙。當你跟丙聊天時,丁又會過來搭訕,又不斷會有街坊經過招呼。無論大坑的地舖面貌怎樣變,新舊店舖和街坊都不約而同地說,大坑好有人情味,為何如此?除了每年一度的舞火龍可讓街坊及店舖聯誼,也可能跟大坑的地理位置及規劃有關。

大坑不在主要幹道旁,食街未進駐前,街外人甚少。大坑街廓小、轉角多,日間車量少,行人都走在車路上,店舖又將椅子放行人路上,營造出大坑獨有的悠閒氣息,也製造很多讓人碰人的機會。現時,不少吉舖前擺有椅子,街坊一到下午便聚起來聊天。大坑的街道,感覺不只通道,而是街坊共同生活的公共空間。

大坑食店變遷速度快,吉舖多。街坊喜歡在吉舖前擺椅子閒聊。(呂嘉麗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