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讀傳統名校 女生因競爭大、朋輩關係差、與祖父母代溝致抑鬱

撰文:鄺曉斌
出版:更新:

一項調查發現,本年呈抑鬱徵狀的小學生佔整體17.6%,推算每5個受訪小學生便有1個呈抑鬱徵狀。曾呈抑鬱徵狀的女生表示,小學時於傳統名校就讀,一方面緊張學業,惟與朋輩關係不如意,加上父親經常需離港工作,自己與教育思想較傳統的祖父母同住,以致雙方經常爭執。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李明琳表示,父母或家長只顧說教,或會令學童感到不被接納;家長宜先讓自己的情緒平伏,再向子女解釋及分析利弊。

浸信會愛羣社區服務處的調查發現,整體受訪小學生的抑鬱平均值為49.4。(鄺曉斌攝)

浸信會愛羣社區服務處進行的調查發現,以「兒童焦慮和抑鬱量表修訂版」量度抑鬱徵狀,本年整體受訪小學生的抑鬱平均值為49.4。呈抑鬱徵狀的小學生佔整體17.6%,即每5個受訪小學生便有1個呈抑鬱徵狀;呈嚴重抑鬱徵狀更佔12.3%。

在壓力方面,21.2%受訪小學生表示經常有壓力,最多學生經常感到壓力的問題是「升中選擇及適應」(19.6%)、「學業成績未如理想」(18.7%)、「功課太多」(18.4%)等與學業相關因素。

調查機構又指,疏離的親子關係對兒童抑鬱影響最大,風險為23.7%;其次為學業壓力(10.6%)。

Bel(右)就讀小學時,曾因人際關係及與祖父母的相處問題,一度出現抑鬱徵狀。(鄺曉斌攝)

現正就讀中二的Bel(化名)小學時就讀傳統名校,父親由於生意關係,經常需要離港工作,因此Bel一直由祖父母照顧。

就讀高小時壓力大亦不會哭:覺得唔喊就代表堅強

Bel向記者表示,小五及小六時,需與同學合作進行小組研習,惟她形容:「成績好嘅一堆,成績差嘅會另外一堆。」雖然Bel的成績不算差,惟傳統名校內競爭激烈,當時其自信心較差,亦較難結識志同道合的朋友,「當時唔夠膽同屋企人講,擔心會顯得自己太差……都唔會喊,因為覺得唔喊就代表堅強。」

上網瀏覽資料被祖父母誤以為「玩電話」

在校內需面對學業煩惱,回家後還需應對與祖父母的代溝。Bel形容,祖父母的教育方法脫節,例如會要求她抄寫字詞;有時學校會透過網上平台發放學習材料,當Bel在用電話瀏覽相關資料時,祖父母會認為她在玩電話,對此Bel形容:「可能差唔多每日都嘈一次交。」

浸信會愛羣社區服務處進行的「小學生抑鬱焦慮狀況調查2018」發現,整體受訪小學生的抑鬱平均值為49.4,屬於沒有/輕微程度,較去年同期平均值47.9輕微上升3%。(鄺曉斌攝)

Bel的父親承認,自己經常在外工作,當時可能不太了解Bel的情況;惟他接到女兒或父母的「投訴」後,自己先會向雙方了解,而非立刻指責任何一方。

經評估後證實有抑鬱徵狀

經過轉介,Bel到浸信會愛羣社區服務處,進行與量度抑鬱情況的問卷調查,證實呈抑鬱徵狀。

Bel在升中後,結識不少相處融洽的好朋友,自己亦會透過玩音樂、踢足球及其他運動釋放壓力,有需要時亦會與老師傾談,「人總會有脆弱嘅時候,喊其實都可以釋放壓力。」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李明琳表示,兒童的抑鬱症病徵大致與成年人相同:

時常情緒低落或容易忟憎;
食慾或體重有顯著的增加或減少;
過份內疚自責、覺得無價值;
失眠、早醒或渴睡;
反覆有自殺念頭,例如寫遺書或把心愛物件送給別人;
行動遲緩或退縮;
容易疲倦或無精打采;
對事物和活動失去興趣;
專注力下降。
資料來源:註冊臨床心理學家李明琳

忽略子女情緒困擾及需要 會影響親子關係

李明琳表示,若忽略子女背後的情緒困擾和需要,只靠一般的管教方式去處理表面的行為問題是無補於事,或會影響親子關係。

她建議,父母先以同理心傾聽和回應感受子女的感受,避免發洩過激情緒;父母應全心投入,與子女一起遊玩,例如父母宜全心投入與子女玩樂,例如一起玩桌上遊戲、「做傻事」,建立親子關係。

精神健康綜合服務協調主任盤鳳愛強調,現時的父母、家長與子女相處時,或會花較多時間在學業範疇,惟雙方應花更多時間進行其他活動,建立親子關係,從而減低學童患抑鬱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