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綜緩未必永久居民 社署難代派一萬元 羅致光:政治壓力我承擔

撰文:陳倩婷
出版:更新:

政府在今年財政預算案宣布,向全部滿18歲的香港永久居民派發一萬元,惟至今仍未開始讓市民申請,被質疑進度緩慢,有意見認為社會福利署可按現行的社會保障制度系統,即先向正領綜緩、生果金、長者生活津貼等人士派錢。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今日(17日)撰網誌解釋,社署在現有的系統限制下,若要核對受惠人士的資料,必須先調校系統,惟調校需時,料最快只能在7月之後調校。此外,羅致光坦承,並非每個領取社保的人都是香港永久居民,故需時與入境處核對資料,加上綜援制度以家庭為單位,需再向申請人查詢其他家人的資料,種種流程只會令社署工作再倍增。
羅致光稱,社署因應新綜援申請增加,目前已面對前所未有的壓力,再代派一萬元料成最後一根稻草,自己作為局長,惟有對同事說「這個政治壓力,就由我一力承擔吧」。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資料圖片/梁鵬威攝)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日前透露,全民派一萬元的程序於下月底接受申請,預計7月中起可以派錢,料8月內大部份市民均有錢到手。

對於有意見認為,社署或可提早為約130萬正領取社會保障的人士派錢,羅致光在網誌中表示,若能透過社保制度派錢,可為政府省去約億元的行政費,故親自與社署探討可行性,因他認為,做人「老闆」慎勿「隨口噏當秘笈」、「講一句、做死人」。但探討過後發現,有兩大限制令社署難以代派一萬元。

限制一、社保制度電腦系統同時需作多項調整 派錢非最優先

羅致光解釋,社會保障所用的電腦系統,只按現有功能設計,但若要找出領津貼人士是否於下年3月31日前滿18歲,以及是否香港永久居民,並非現有功能,意味系統需在派錢前需先行調校。

不過剛於5月14日獲立法會通過的財政預算案,已有其他針對社保制度的更新,包括調整綜援健康人士資產上限、為社保人士派「雙糧」,以及因應社保通脹調整追補2月以來的差額,羅致光形容此為「令人心驚的挑戰」,亦意味若要調校系統以便派發一萬元,需在完成上述的調整之後才可著手處理,預計是在7月之後,即較財爺公布的派錢時間表更遲。

▼《財政預算案2020》措施▼

+16

限制二、領社保未必是香港永久居民 需時與入境處核對

羅致光提及另一大限制是,由於不是每一位領取社保成人都是香港永久居民,就算是居港七年亦不一定可以成為永久居民,這類人士估計為數一萬至兩萬人,所以社署需時和入境事務處作資料比對。羅續指,綜援制度中,以家庭作為單位,亦只有一個申請人的銀行戶口資料,沒有其他人士的戶口資料,社署需向約10萬人查詢額外資料,料將倍添社署工作。

羅致光稱,近月申請綜援個案倍增,社署社會保障部正面對前所未有的壓力,若再加上派一萬元的工作,將會是最後一根稻草,令社署工作崩潰。羅致光重申作為局長,不可能要求社署同事放緩處理綜援申請或其他重要工作,以處理派一萬元的工作,惟有一力承擔起這個政治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