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五中】以不變應萬變  高規格確立政策「新核心」

撰文:王雨辰
出版:更新:

隨着美國選舉日到來,下一個四年誰將入主白宮也即將揭曉。不論特朗普(Donald Trump)和拜登(Joe Biden)誰最終獲勝,民主黨和共和黨對華政策總體強硬已經成為共識。恰在選舉日前夕,中共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會議發布公報,此次會議對於中共「五年規劃」編制具有指導性意義。隨着下一個四年和新的五年規劃,中美之間的博弈也將進入新的階段。

此前,中共高策提出「雙循環」戰略,希望最大限度降低外部風險衝擊。(路透社)

自中美貿易摩擦,以及美國對華為等中國企業開展制裁以來,中國產業經濟在核心關鍵領域受制於人,基礎科研缺乏的現狀已經暴露無遺,甚至已經直接威脅到中國的國家安全。正因如此,堅持高端產業在中國經濟中的核心地位就顯得十分重要。

在五中全會的公報中,「科技」和「創新」成為高頻詞。公報提出「堅持創新在中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核心」二字在中共的文件中,使用是很謹慎的,這說明,對創新的強調,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為此,中國政府提出「舉國體制」攻克晶片等關鍵技術,「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一系列措施和原則,並且正在將「新基建」、5G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科技產業列為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核心。但是,相比於政策上的「雄心壯志」,對於核心技術的掌握與發展,則需要等多的耐心與更加細緻、合理的規劃。畢竟科技創新的核心因素是人才,而後才是資本的聚集,以及產業和資本的高度協同。

改革開放至今,在完成工業化進程後,如何提升中國經濟在全球價值鏈的位置將是未來一段時期的挑戰。評估一個國家在全球價值鏈的戰略地位的時候,比較的是上游程度。根據北京大學的測算,2018年中國在全球價值鏈的上游程度是0.01(數值大者更靠上游)。美國同期是0.29,而主要開放經濟體平均是0.04,這意味着中國和其他開放經濟體相比,在全球價值鏈中位處中、下游,對上游原材料、核心技術及核心零部件的依賴度較高。

因此,公報提出,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2019年,中國研發總金額達到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2%左右,相當於世界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然而,研發又包含研究和開發兩個方面。中國在基礎研究的比重僅僅在5.5%至6%,遠遠低於美國的18%、法國的25%,也就是大量的資金用在了開發上,中國對基礎科學和底層技術的研發投入並不夠。而最欠缺的底層技術、核心技術,可能需要長年累月的投入。這也是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多次呼籲「重視基礎學科科研」的原因。

對於高科技發展,中國目前已經進入「封鎖區」和「無人區」。第一,強化「舉國體制」的重點應該放在人才和科研機構改革方面。第二,在注重科技創新的同時,注重基礎性研究和基礎產業一線人員的培養。第三,在實施「舉國體制」的同時,應該建立政府、企業的梯次研發體系,注重全球合作,形成你終於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最後,發展高端產業更應注重整體市場體系的培育和科技生態系統的打造。

其實,無論大洋彼岸的美國最終誰當選,也不管美國對華政策是繼續強硬還是緩和,堅持科技創新,做好中國自己的事,就能最大限度對沖外部環境變化的風險,「以不變應萬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