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成因】為何雞易病? 飼養環境擠迫、用藥催生

撰文:吳韻菁
出版:更新:
所謂「free-range」(放養)模式,其環境也是極為擠擁。(PETA)

雞年,要更愛護雞。但近年本地有關雞的消息,都是關於禽流感,政府要將數千至萬隻雞「銷毀」,令愛護動物的人心碎。
可是近十年世界各地不斷出現禽流感病毒,更不時指會變種、可能人傳人:香港人最熟識的是H5N1,去年初印度爆發的H7N8,還有去年6月屯門仁愛街市的家禽糞便樣本,發現了H7N9禽流感病毒。
農曆年前澳門亦發現當地批發市場一批雞鴿,帶有H7亞型禽流感病毒,澳門政府即時屠殺共1萬4千隻雞及4千隻鴿,以防禽流感爆發……
雞,真的如此弱不禁風?郁啲就病?

為了令母雞增加產蛋量,以及快速長大,雞農蛋農會以不同的抗生素、激素來養雞。雞隻不停生蛋,也會令牠們的免疫力下降。(HappyHenChickenRescue網站)

被快速生長的小雞

每次發現禽流感病毒,為確保人類健康起見,各國政府都會銷毀一大批雞隻,當中不少雞隻是健康無受感染,本地樂隊LMF亦曾諷刺此做法,在歌曲《WTF》中寫到「啲雞有問題 你就殺曬啲雞」。視雞為寵物的Angela指雞鮮有生病問題源頭,到底是什麼?

據根不少國際動保團體的調查,發現工業式畜牧雞隻的飼養方式,會令家禽集體感染禽流感的機會大增。研究人與動物關係的學者Margo DeMello著作《Animal and Society》中指:「現代畜牧業的大原則,就是維持低成本及提升產量。」

食物紀錄片《Food, Inc》揭露,歐美等地雞農設在雞場設人工照明系統,增長照明時間來加速雞隻成長,讓雞不停長肉,如欲加速雞隻長肉,可在飼料中加入生長激素。據美國愛護動物協會(ASPCA)指出,1925年時,雞農需要用16週時間才養出2.5磅雞肉,而今只需要6星期(42天)時間便可養到重量多一倍(即5磅)雞肉。飼養過程中使用大量的催谷生長藥物,雞隻的免疫能力雍以建立及正常運作,因此容易患病。

現代畜牧業的大原則,就是維持低成本及提升產量。
Margo DeMello(研究人與動物關係學者)
雞的天性會按血緣、家族劃分地頭,但在現代畜牧場內,牠們被迫困養在一起。(veganoutreach.org)

精神壓力大  容易生病

外國以「battery cage」來形容雞農及蛋農養殖場的環境(因其形狀如電池內格般擠迫),即使2012年歐盟對畜牧業加強監管,規定蛋農養雞時,要為每隻雞提供最少A4呎吋(21.0 x 29.7cm)的空間,但一隻雞所需要的空間遠不只此大小,而雞這類家禽有其家庭觀念,也會劃分宗族及地頭,但雞農、蛋農飼養時,卻未有考慮雞隻的生性與生活習慣。

將沒有血緣關係的雞集體困養在窄小的地方,會令雞隻產生心理壓力及不安情緒,雞會出現互相追啄,心理壓力令雞隻更容易生病。為方便管理,農場主人會在無麻醉下為小雞剪喙,而未有從源頭改善問題。Margo DeMello指,美國蛋農利用「battery farm」模式養雞,已發展至1人能照顧3萬隻雞的「高效率」。

外國不少動保組織時就「battery cage」問題上街抗議,要求改良動物福利。(peta)

狹窄環境成病毒溫床

現代工業畜牧場的飼養環境,令雞身心飽受煎熬,除此之外,也成了各種病毒的溫床。據國際動保組織PETA指,雞隻生活的地方,充斥住糞便,雞隻可謂在糞便中生活,而由於飼養環境擠迫,若有一隻雞患病,其傳染速度極快,整個農舍的雞都會迅速病倒。為使雞隻不易病倒,雞農會餵雞吃抗生素,以美國為例,雞隻比人類所吃下多3倍的抗生素(按體重比例計算)。